本篇文章2581字,读完约6分钟
从闽南到西北,从课堂到生活,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西部梦想社团宁夏梦圆队在宁夏草滩村的十年支教之路上,始终以“陪伴成长、多元赋能”为核心,通过课程创新、跨域交流、多方协作、精准帮扶等方式,为乡村教育注入鲜活力量。2025年的这个夏天,16名队员再次启程,用21天的坚守,续写着跨越山海的教育约定。
(图一 队员出发火车票合影)
课程创新:花样课程 +多彩活动,玩着学出大本事
十年支教路,课程体系持续迭代。今年,团队精心设计12门主课与6门兴趣课,覆盖自然科学、人文社科、艺术创作、安全教育等多个领域,既筑牢知识基础,又点燃个性火花。
12门主课助力学生拓宽视野、夯实基础:历史微课带孩子们“穿越”到春秋战国,触摸文明脉络;非遗创作课让指尖流转传统技艺,唤醒文化认同;心理课守护心灵,培养健康心态;主持与口才课提升表达能力,增强沟通自信;国防安全课普及知识,筑牢防线;邮票课在方寸间领略世界;普法课普及法律知识;现代与古代生活百科课贯通古今智慧;文学课滋养人文情怀;趣味昆虫课探索自然奥秘;地理课解读地理密码。
(图二 大洋老师国防安全课课堂)
(图三 小徐老师的非遗创作课)
(图四 小葵老师的心理课课堂)
6门兴趣课聚焦技能培养与个性发展:足球课和羽毛球课强健体魄,点燃运动激情;表演课与音乐鉴赏课陶冶艺术情操,释放创造力;应急救护课传授实用技能,守护生命安全;手工课锻炼动手能力,激发创意。
(图五 在美术课上六一老师辅导学生绘画)
特色活动更让教育扎根在地:作为长征途经地,“重走长征路”模拟活动用红绳勾勒路线,设“突破封锁线”等任务,让孩子们在体验中感悟历史;“丝绸之路” 贸易模拟游戏里,孩子们化身“商队”,用当地特产交换“西域商品”,理解古丝路的文明交融意义;“保护黄河水”活动通过趣味游戏、水样检测与模拟水质变化,深化环保理念;“哪吒闹草滩”观影活动结合地名设计配套环节,鼓励孩子们勇敢追梦;文字节上,汉字演变动画、书法体验等环节展现中华文字魅力,在语言碰撞中增进理解。十年陪伴活动既见证了在草滩支教的十年,也承载了孩子们的欢笑与梦想。
(图六 “重走长征路”活动游戏环节)
(图七 “十年陪伴”活动学生制作“梦想风筝”)
(图八 爱心体检活动大洋老师和柠柠老师帮助体检医生)
温情帮扶:精准关爱暖人心
团队以“心灵陪伴”为核心,通过多元方式为当地孩子编织成长守护网。
队员们将家访变为“心灵倾听”之旅,带着“观察日记”走进每个家庭,专注记录孩子生活的真实场景——墙上的奖状、桌上的作业、与家人的互动模式,再结合在校表现形成“成长画像”。截至目前,他们的家访足迹已遍布周边乡村,最远的路程可达半小时。
针对部分孩子因家庭贫困、亲情缺失陷入“心灵孤岛”的情况,团队启动“爱心一帮一”计划:根据孩子们的家庭情况和生活环境选择出符合爱心一帮一标准的孩子作为资助对象,每月汇款给被资助对象,定期通过视频通话的方式,了解孩子们近期的家庭情况与学习状况,并形成联络人反馈发送给资助人,用同龄人更易接受的方式传递“物质+情感”双重温暖。
同时,厦门大学嘉庚学院西部梦想社团从社费中拨款,联合宁夏梦圆队的队费,共同筹集了2500元,分成5份鼓励金,为孩子们送去助学支持。助学金实施“隐形发放”机制:不公开名单、不举行仪式,由专门的老师将助学金装进信封后交到学生家长的手中并合照留念,既解困又护尊严。
(图九 “鸡蛋老师”发放助学金)
此外,团队建立家校群作为“线上沟通驿站”,老师及时分享学生的情绪变化与身体状况,形成教育合力。
多元合作:跨域交流与资源联动
为让课程更具活力,团队积极拓展合作边界,以多元交流为支教注入新动能。
跨域学习拓思路:7月17日,队员陈哲圣、刘纪伶、申紫宁等前往厦门来疯喜剧场交流学习。喜剧人大鸟老师围绕表演课的心理、动作、语言技巧开展专项培训,让负责表演课的“鸡蛋老师”“柠柠老师”深受启发——此后的课堂上,孩子们在即兴表演中更放得开,笑声里藏着大鸟老师传授的“用快乐传递自信”的理念。课程结束时,p7老师还带来了草滩村孩子们亲手准备的礼物,让这份双向奔赴的温暖跨越千里。
(图十 柠柠老师在进行表演课的热身游戏)
团队专程前往张树村开展交流学习,期间“西奥老师”带来月经科普讲座,用生动案例和通俗语言帮助当地青少年正确认识生理知识,打破传统观念束缚;“小朴老师”则聚焦青少年权益保护,开展普法讲座,通过讲解法律的变化、案例分析等互动形式,让法律知识变得可知可感。两场讲座既填补了乡村教育中相关领域的空白,也为两地教育资源互通搭建了桥梁。
(图十一 西奥老师开展月经科普讲座)
(图十二 小朴老师 开展普法讲座)
多方协作聚合力:健康与成长相辅相成。团队联合彭阳县医院,开展“爱心体检”公益活动,为草滩村及周边村庄的孩子们提供免费健康检查,从视力筛查到心肺听诊,用专业守护孩子们的成长根基;同时联动泉州眼镜店,为视力异常的孩子免费适配眼镜,让模糊的世界重新清晰。家校群里,老师实时同步体检结果与护眼建议,形成“医院-学校-家庭”的健康守护链。
(图十三 在彭阳县进行视力复查)
宣传赋能:让乡村教育被看见
教育的力量,需要被更多人看见。今年支教的收官之作——文艺汇演上,彭阳县融媒体中心专程到场采访报道。舞台上,孩子们自信地展示着21天的学习成果:团体舞蹈、班歌演唱、合唱《你从未离去》…镜头记录下的不仅是精彩瞬间,更是乡村孩子的成长蜕变。
此前,团队的家访故事、“爱心一帮一”计划已被当地媒体关注,而此次汇演报道让草滩村的教育实践走向更广阔的视野,也让更多人了解到乡村孩子的潜力与需求。
(图十四 文艺汇演结束后全体大合照)
十年坚守,步履不停
宁夏梦圆队的支教活动持续至8月13日。离别之际,团队举办的文艺汇演,让孩子们更自信地展示自我,老师也在节目中留下对孩子们的话语与告别,为21天的支教画上句点。
从课程创新到多元合作,从心灵陪伴到资源联动,宁夏梦圆队的十年支教,早已超越 “教书”本身,成为一场“用爱联结、以情赋能”的长期实践。正如队长林珮绮所说:“教育不是一次性的给予,而是持续的滋养。”这个夏天,21天的陪伴画上句点,但草滩村孩子们眼中的光、心中的梦,正随着这份坚持不断生长。未来,团队将继续带着初心前行,让更多元的资源、更温暖的陪伴,成为乡村教育的“成长养分”。(撰稿:西部梦想社团宁夏梦圆队 陈哲圣 王仪彤 摄影:西部梦想社团宁夏梦圆队 林珮绮 罗汇铃)
标题:暑期“三下乡”|十年深耕,多元赋能:厦门大学嘉庚学院宁夏梦圆队绘就乡村教育新图景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jj/3607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