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485字,读完约6分钟

新源县博物馆藏战国青铜牛祭祀盘。胡睿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收藏的汉晋“营盘门”服饰(部分)。照片由北京大学萨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提供

吐鲁番博物馆藏唐代苏摩尼教。照片由北京大学萨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提供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收藏的唐代仕女图。胡睿

沉睡了3500多年的美丽“小河公主”,精美华丽的汉晋“营盘人”服饰,最早的“三国”遗存...近日,北京大学萨克勒考古艺术博物馆年度展览“千山一色——丝绸之路文明专题展”开幕。展览由北京大学和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局联合主办。通过新疆出土的70件(组)珍贵文物,展示了丝绸之路核心地带新疆灿烂的文化交流。

将历史进程与天山联系起来

“丝绸之路是人类历史上跨度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文化路线。新疆位于亚欧大陆的中心,是东西方交流的通道。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的南、北、中道沿新疆的天山和塔里木盆地延伸展览策展人、北京大学考古与文化学院教授陈颖说。

展览以新疆和丝绸之路的历史进程为基础,分为三章:第一章“藏雪天山”,追溯新疆古代历史。4万年前,人类的足迹出现在新疆。从青铜时代到铁器时代,新疆与河西和中原地区关系密切,与欧亚草原也有着广泛的联系。新疆在冶金、作物种植、动物驯化和其他技术的传播中发挥了重要的桥梁作用。第二章《天山雪影》讲述了春秋战国时期,新疆草原游牧部落和沙漠绿洲城邦逐渐发展成为汉代的“西域三十六国”,形成了一个区域性的文化圈。第三章《明月高挂苍天》,介绍了自西汉建立西域以来,新疆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历代中央政府在西域设立官方机构并颁布法令,对新疆的社会、经济和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70件新疆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

陈颖告诉记者,每章的标题都来自唐诗,整个展览都是用关键词“天山”串起来的。

作为北京大学为纪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而举办的一个专题展览,“共享千山色彩”汇集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吐鲁番博物馆和蒋木木美术馆等11个文化机构的70件(组)文物,其中有许多珍贵文物和近年来的重要考古发现。例如,第一章展示了阿勒泰地区吉木乃县通天洞遗址的几件45000年前的石器。通天洞遗址是新疆发现的第一个旧石器时代洞穴遗址,被评为“2017年中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70件新疆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

《小河公主》首次在北京展出

“小河公主”是这次展览的焦点。她来自新疆巴音郭楞蒙古族自治州若羌县小河墓地11号墓。坟墓的日期是公元前1500年。2003年出土时,它保存完好,面容美丽,身体丰满,涂有乳白色糊状物,并被测试为奶酪。这是“小河公主”第一次在北京展出,还有几件相关的文物。

在展厅里,“小河公主”坐落在一个特殊的玻璃橱窗里,眼窝很深,鼻梁很高,浓密的淡黄色睫毛清晰可见。在她的棺材旁边,展示着墓前的雄根立木和雌荫木桨,以及从塔克拉玛干沙漠带来的黄沙。

“我们恢复了‘小河公主’的环境。正是在塔克拉玛干特殊的气候和地理条件下,她才能保存得如此之好。”陈颖说:“小河墓地的船棺和立木习俗反映了这个群体独特的文化。出土时,还挂着麻黄树枝,这对研究中国医药发展史和中国医药与西亚、南亚的交流史是很有价值的资料。”

营盘墓地出土的一批男装吸引了许多观众。墓主人头上枕着一只公鸡啼叫的枕头,脸上戴着一个麻面具,身上穿着一件淡黄色的丝绸长袍,一件红色的双面长袍和毛秀的人畜裤,一双丝绸面金毡靴,腰间系着一条丝绸带,左臂上戴着一个护肩,胸前和左腕上戴着一件小鬼袍。这些轻便的衣服质量上乘,保存完好,它们鲜艳的颜色和华丽的装饰仍然令人眼花缭乱。

70件新疆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

"在这套服装中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文化元素。"据陈颖说,虽然墓主人可能是西域贵族,但他的衣服是汉族人穿的,鸡叫和枕头模仿中原的埋葬习俗。衣服是由丝绸和羊毛制成的,它融合了中原的丝织技术和西域的棉毛加工技术。长袍上的装饰非常丰富,包括典型的波斯图案,如牛和羊的图案,以及有卷发和高鼻子的裸体男性图案,这应该是古希腊爱神厄洛斯的形象。"这是当时新疆多元文化交流与融合的生动写照."

70件新疆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

新疆和中原是“千里同音”

早在汉代以前,新疆的部落就学习了中原的礼仪文化。正式纳入中国版图后,新疆的汉字使用、基础教育和古籍流通基本上与内地同步。

展览中有一份不完整的《三国志》,反映了新疆与内地的密切文化交流。这具遗骸于1965年在吐鲁番安乐古城的一个宝塔遗址出土于一个陶器瓮中。其余内容为《三国志》卷四十七《建安二十五年至黄武元年》一节,共41行,570余字,与现行版本略有不同。所用的纸是天然加工的麻纤维遮光纸,质地优良,可能是古代著名的“左博纸”。

70件新疆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

从字体来看,这是西晋时期的作品,是现存最早的《三国演义》陈颖说:“陈寿成书后仅20年,西晋灭亡前,《三国演义》就传入新疆,说明当时中原文化传播迅速,影响深远。”

内地传统文化对新疆的影响更多地体现在日常生活、观念和习俗上。

一个长方形的骨头玩具和一个木制的围棋棋盘放在一起,这表明中原游戏在古代新疆也很流行。骨博物馆是由大型动物的骨骼研磨而成,出土于魏晋十六国时期轮台县扎尔库特古城遗址。发掘工作是由陈颖率领的北京大学西域都府考古队进行的。木制棋盘来自吐鲁番的阿斯塔纳公墓。"这个棋盘是研究中国围棋历史的重要材料."据陈颖说,它的表面有19条棋路,与现代棋盘相同,表明围棋在唐代已被固定为19条棋路。

70件新疆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

该展览还展示了一名伴娘的照片,她也来自阿斯塔纳公墓。这是屏风画《棋谱》的一部分,画中有一个女仆,她梳着一个扁平的发髻,穿着蓝色印花长袍,双手捧着一盏茶灯,小心翼翼地为游戏的主人喂茶。从屏风画中可以看出,新疆的社会生活和家居布局深受唐代中原文化的影响,甚至墓葬也沿袭了中原的做法,用屏风画出家居场景。

70件新疆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

在展览结束时,有一个多媒体体验空房间,让观众体验丝绸之路的路线——从Xi安出发,穿越高山、戈壁和草原,到达地中海。

“丝绸之路从来不是平行线,更不是单行道。来自不同地区和不同民族文化的人们在丝绸之路上相互交融,形成了一个多声部的交响乐篇章。”陈颖说:“开放、宽容、多样性和相互学习的精神创造了丝绸之路的辉煌。回顾过去,丝绸之路的精神将永存。”(记者邹亚婷)

标题:70件新疆文物在北京大学展出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jy/36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