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85字,读完约3分钟

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不仅在经济领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也为社会治理创新提供了新的手段。依靠信息技术建设智慧城市是建设数字中国和智慧社会的根本意义。目前,智慧城市已经成为一个热门词汇,但是什么是智慧城市,如何推进治理和升级,如何科学有效地建设智慧城市,这些基本问题还需要进一步探索。

智慧城市有三个基本特征:首先,城市/房间是数字化的。信息技术和数字技术广泛应用于城市空机房,城市组件实现了“物联网”。第二,信息技术改变了城市生活。信息与人们的工作、学习、生活发生化学反应,基于物联网和互联网技术,在城市的各个领域实现智能运营,如智能支付、智能交通、智能养老、无线城市、智能环保、智能政务等。,从而成为一个更加便捷高效的人性化城市。第三,智慧驱动城市治理创新。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城市治理主体不仅可以及时为市民解决具体问题,还可以实时感知城市运行状况,优化城市治理决策,促进城市的可持续和包容性发展。

有的放矢: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实践证明,智慧城市不仅在促进城市产业发展、转变城市发展方式、实现城市治理精细化方面具有明显优势,而且能够在人、物理空空间和人工智能方面发挥综合效应,带动政府各部门、城市居民和社会力量的参与,有利于构建共建、治理、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然而,智慧城市建设的理想期待在实践中仍面临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首先,“没有智慧”。相关高科技企业是智慧城市建设的支撑力量,但智慧城市建设不能仅仅购买他们生产的高科技设备。事实上,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已经成为企业出售设备的“招标场”。加上工业发展的推动,一些城市盲目推出没有相关条件的智慧城市项目,导致后续投资薄弱、管理滞后、资源浪费。由于信息技术设备的快速升级,最终可能会购买一批过时的设备和终端产品。第二个是“没有智慧的智慧”。在一些地方,智慧城市的建设仅限于“网格化管理”、“综合管理”、“稳定维护”等智能管控领域,忽视了多部门联动的系统性和政府与社会的协同性。不同部门的数据系统互不连接,存在“数据隔离”的问题。第三,“有智无利”。建设智慧城市意味着城市发展要素的全面创新,这意味着城市居民广泛使用信息技术并从中获得更多利益。然而,一些地方的智慧城市建设不仅与城市居民的需求脱节,而且缺乏城市居民的参与,不能真正服务于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此外,由于对技术和大数据的高度依赖,智慧城市建设普遍面临技术安全风险、用户信息安全风险、居民信息壁垒风险等问题。

有的放矢: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因此,有必要冷静思考,仔细计划,以避免负面影响。因此,我们需要充分考虑两个原则:一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方向。智慧城市的建设不能落入资本或技术驱动的陷阱。要了解城市运行各方面的真实需求,确保智慧城市的建设能够促进城市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第二,它基于包容性发展。建设智慧城市不仅仅是购买一些冷技术设备,而是为人民服务。成功的智慧城市建设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将技术融入城市居民的日常生活,促进城市居民广泛有序地参与城市发展,从而提高城市治理水平,实现整个城市的包容性发展。

有的放矢: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作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天津研究中心南开大学基地研究员)

人民日报(2018年9月20日07版)

标题:有的放矢:智慧城市建设须注重可持续和包容性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0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