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55字,读完约4分钟

新华社记者招待会上

记者张琼斯编辑

11日,中国建设银行和中国经济信息局在北京联合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晴雨表——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该指数从小微企业融资供给、价格和效率三个维度显示,今年以来,小微企业金融服务的可获得性和质量有所提高,金融机构的普惠金融服务能力和水平普遍提高。

同一天,建行和CEEC联合发布了《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鉴于我国普惠金融发展中的区域发展不平衡和一些新机构、新业务缺乏监管法律,蓝皮书建议进一步加强普惠金融体系建设,完善金融基础设施建设,加强金融消费者教育。

“发展普惠金融是一件大事,也是一件造福国家和人民的好事。新华社有责任做大事,做好事。”新华社副社长兼秘书长刘峥嵘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年)和《中国建设银行新华网普惠金融小微指数》是双方在普惠金融领域合作的重要尝试,今后每年都会推出。

利用科技“解决问题”普惠金融

过去,大银行克扣大企业,服务20%的客户,创造80%的利润;另一方面,小微企业的不良率比平均不良率高出几个百分点,这使得银行缺乏为小微企业服务的能量和动力,这也是普惠金融的难点。

“现在科技给了我们解决这些问题的机会。”建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建行确立“房屋租赁、普惠金融、金融科技”三大战略,实施“劳工港”建设,是用金融力量解决社会痛问题的积极探索。

田国立表示,建行以其领先的技术创新和普惠金融模式,不仅在小微企业客户数量和贷款额度方面取得了突出成绩,而且在承担社会责任和引领价值导向方面发挥了示范作用。

截至7月底,中国建设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达到1.46万亿元,贷款客户75万人,为160多万小微企业提供了7.4万亿元的信贷资金。

田国立表示,普惠金融领域仍有许多理论和实践问题亟待解决。《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和《中国建设银行普惠金融小微指数》(CCB新华)充分发挥银行、专业媒体、高校等社会各界的作用,促进产学研跨境合作,建立普惠金融研究智库,打造中国普惠金融运行晴雨表,为普惠金融产品、模式和机制创新提供决策支持。

刘峥嵘表示,新华社将继续依托覆盖全球的新闻传播服务体系,大力宣传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普惠金融的重大部署和政策措施,深入报道各地区、各部门实践探索的新模式、新经验、新成果。同时,借助全国金融信息平台新华财经和全国信用信息平台新华信贷,整合全社会媒体传播资源和专业智库力量,为包括中国建设银行在内的广大金融机构提供服务,帮助普惠金融发展。

打造普惠金融“晴雨表” 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发布

政策引导+技术开发,加快普惠金融发展

虽然近年来对小微企业金融服务和普惠金融的发展状况有很多讨论和关注,但实际上,普惠金融在中国近年来发展迅速。《中国普惠金融蓝皮书》(2018年)指出,近年来,政策引导和技术发展大大加快了中国普惠金融的发展。

具体而言,普惠金融产品越来越丰富,普惠金融参与者的类型越来越多样化。产品包括信贷、财务管理、保险、支付、交换、租赁、养老金等。参与者包括政策性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金融机构和金融科技企业。数字普惠金融发展迅速,利用金融技术,将互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应用于普惠金融业务已成为发展趋势。与此同时,普惠金融的业务模式也在不断创新。

打造普惠金融“晴雨表” 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发布

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2018年第二季度)显示,自2015年以来,由于金融机构增加了对小微企业的金融供给,反映小微企业融资供给的融资供给指数出现波动和上升。

从反映小微企业间接融资成本和支出价格的价格指数来看,小微企业的融资价格在波动中趋于稳定。2015年,小微企业总体融资成本较高,2016年大幅下降。然而,在2017年第二季度之后,该指数开始波动并上升。自2018年以来,小微企业融资价格指数已从2017年第四季度的高点回落。

此外,普惠金融-小微融资指数显示,自2016年第四季度以来,小微企业的融资风险有所下降。自2015年以来,普惠金融-小微服务可获得性指数逐年上升,表明小微企业获得普惠金融服务的机会和金融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普惠金融服务的能力有所提高。

标题:打造普惠金融“晴雨表” 建行·新华普惠金融小微指数发布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095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