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20字,读完约3分钟

自由贸易区建立已经五年了。从五年前上海首个自由贸易试验区正式成立到今年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获批,改革开放的区域广度和内容深度全面提升,不断向“深水区”迈进。不久前,习近平总书记作出重要指示:不断提高自贸区发展水平,形成更多可复制、可推广的制度创新,把自贸区建设成为新时期改革开放的新高地。

人民日报聚焦自贸区建设:培育更多制度新苗

五年来,FTZ在改革开放的深水领域积极探索和创新,取得了一系列切实成果。政府部门的“批准”一度让一些投资者感到“紧张”。许多项目都要经过许多部门几个月的审批,结果往往是不可预测的。如今,口红的故事在上海自由贸易区广为人知。过去需要五个月的时间来批准进口红灯,但现在可以在受益于非特殊化妆品进口的“审批转备案”后的五个工作日内上市。因为等待恐惧,与时间赛跑的时尚趋势不再是过去的事了。随着改革的力量,自由贸易区的建设给普通人的生活带来了亮丽的色彩。

人民日报聚焦自贸区建设:培育更多制度新苗

FTZ故事的核心是制度创新。从内部看,坚持大胆尝试、大胆创新和自主改革,制度创新的红利已经明显显现。负面清单的长度不断缩短,国际贸易的“单一窗口”在许多地方打开,市场参与者的数量大大增加。可以说,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外资管理体制创新、以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体制创新、以资本项目可兑换和金融开放为内容的金融体制创新、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后监管体制创新构成了自由贸易区制度探索的矩阵。自贸区的制度创新促进了商业环境的不断优化,进一步理顺了市场与政府的关系,激发了改革发展的新活力。

人民日报聚焦自贸区建设:培育更多制度新苗

改革开放不会停止。向外看,FTZ是中国新时期改革开放的又一个窗口。《中国(海南)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规划》提出“把海南建设成为中国通向太平洋(601099)和印度洋的重要门户”,这表明中国有决心、有信心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加快建设新的开放型经济体系,推动形成全面开放的新格局。十二个自由贸易区已成为新一轮高水平开放的重要起点。在经济全球化受阻的今天,这不仅是加快形成法治、国际化、便利化的商业环境和公平、开放、统一、高效的市场环境的有力举措,也是对贸易保护主义和反全球化思潮的最有力反击。

人民日报聚焦自贸区建设:培育更多制度新苗

展望未来,自由贸易区仍具有改革和发展的先导意义。不久前,港珠澳大桥正式通车。中国南方有特别行政区、经济特区、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由港,它们由55公里长的桥梁和隧道串联在一起。令人眼花缭乱的制度安排显示了在改革开放过程中“先尝试”的智慧。过去40年来,多样化的试点项目不断探索改革的途径和形式,提供了许多可以复制和推广的经验和做法。自由贸易区的建设也将“按照历史进步的逻辑前进”。

人民日报聚焦自贸区建设:培育更多制度新苗

在12个自由贸易试验区中,一些集中在沿海连接香港和澳门,而另一些集中在向西部开放大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这意味着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从这个意义上说,FTZ是一个国家实验场,而不是一个地方保留地。在发展过程中,各地仍需不断攀登制度创新的高地,而不是在优惠政策的萧条中掉头;仍然需要更多的“开拓性”探索,而不是简单地照搬别人的成就。总之,自由贸易区建设要想取得实效,必须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尽可能地排除问题,想办法真正发挥压力测试的作用。对行之有效的经验和做法,要及时总结、提炼和规范,并在表面上推广,把小赢积累成大赢,推动改革开放。

标题:人民日报聚焦自贸区建设:培育更多制度新苗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24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