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991字,读完约7分钟

△华茂村现在环境优美。(数据图片)

重建前华茂村路口的出现。(数据图片)

图①华茂村的新貌。(数据图片)

图②风情万种的华茂村老街。(数据图片)

图3。游客们在母亲的陶瓷艺术画廊里体验制陶。(数据图片)

经过40年的改革开放,原本默默无闻、默默无闻的华茂村已经成为一个著名的“小康村”。2017年,华茂村接待游客130多万人次,综合旅游收入近5000万元,人均年收入超过1.6万元。如今,当我漫步在华茂村时,许多乡愁涌上心头,美丽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冬天过后,气温骤降,但贵州省遵义市亳州区凤翔镇华茂村依然熙熙攘攘。载着来自四面八方的游客的汽车渡船穿过水泥路,歌声和笑声在群山中回荡。

“我没想到日子会变得这么好。”老村民说过去的花很难找到。

“鸟儿把人叫醒,青蛙在梦中发出声音。花儿和蝴蝶在飞,荷花下的鱼很开心。河流环绕着田野,青山穿着戏服。虽然不比蓬莱好,但也算是一方。”退休教师侯光福看到华茂村一天比一天富裕、美丽,用一首诗描绘了今天的花团锦簇。

过去,乡村是寂静的,无人知晓的

1978年初,华茂村的生产队把土地分成了几户。前华茂村党支部书记王志峰告诉记者,“他享受了一个秋天,然后是半个冬天。”因为王志峰一家六口,分了三点六亩水田和三亩旱地,那年秋天收了三千多斤谷子和两千多斤玉米。在支付了足够的公共粮食之后,“家庭的其他成员不能在一年之内把它全部吃掉。”

王志峰从小就挨饿,36岁时终于不再担心吃饭了。

那年年底,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了。全会指出,全党的工作重点要“转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1980年,全村实行家庭生产定额,大多数家庭解决了吃饭问题。但长期以来,华茂村仍然是一个贫困的村庄,在旅游、用电、看病、上学和增加收入方面都有困难。

出生于1978年的村民郑小红,初中毕业后第一次学会了修车,后来买了一辆北京吉普来开乘用车。

“从凤翔到华茂的公路建于20世纪50年代,但在2000年几乎是一样的。开车时只要踩下刹车和油门,汽车就会沿着路面上的两个凹槽行驶。”郑小红告诉记者,当时他最怕见到公交车。“有时候你需要往回走两三公里才能找到一个可以坐错车的地方。”。

从1989年到1998年,王志峰在华茂村担任村主任和党支部书记,希望领导村民?致富之路是有的,但“村里的年轻人都出去打工了,只剩下老人和孩子。”

据了解,该村最多有3000多名农民工。

"这个村子一年不如一年。"王志峰说,农村建设基本处于停滞状态,整个村庄似乎处于休眠状态。

村庄变得美丽,工业繁荣

2012年,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功召开。大会提出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并做出了一系列具体战略安排。

2012年,华茂村成为全县创建“四个农场”的示范点,华茂村依次进行了一系列建设,重点是“富农增收,学习农民父母智慧,享受农民精神,展现农民美丽新貌”。

要致富,先修路。华茂村首先筹集资金改善出行条件,首先修建了通珠路,然后修建了穿湖路。从那时起,村民们不再“雨天满身泥巴,晴天灰”。

同时,积极引导农村民居和居住区建设,以“小青瓦、坡屋顶、转角建筑、三合院、雕花窗、白粉墙、斗室”七大元素为基调,既保持了村庄的传统风貌,又与现代元素完美结合,成为村庄的一道亮丽风景。

华茂村还积极推进房屋功能和基础设施建设,先后实施了改水、改厕、改灶、改圈“四改”,健康知识、卫生习惯、清洁环境“三进户”,建成了污水处理系统,人民生活更加便捷。

如今,当你走过华茂村,你可以依山傍水。沿途有旧木屋、石头路、土院墙和稻草堆...充满了乡愁,美丽的环境让人流连忘返。

在美丽乡村建设创造的良好环境的帮助下,华茂村大力发展乡村旅游,群众增收的途径越来越多。

2014年,华茂村拍了《四在农家?“美丽乡村”升级版是整体的出发点,它促进了农业、旅游和文化的融合,促进了第一、二、三产业的融合,乡村旅游逐步发展壮大。

也就是说,今年,华茂村委会主任沈超作为负责人,在村里建了一条陶街,作为发展乡村旅游的主要载体。

华茂村的陶器生产始于清末,是该村当之无愧的“支柱产业”。

"我没想到这种古老的手艺会在我手里重现生机。"作为村里的制陶专家,随着乡村旅游的不断发展,由村民母亲开办的陶瓷博物馆正在蓬勃发展。“每年可销售2000多件陶器产品,许多游客可以在假期现场体验制陶。”

为了使旅游业的发展更加规范,华茂村成立了一个乡村旅游协会和一个旅游开发公司来协调该村的旅游业。

旅游业使大多数村民“脱靴上岸”,那些还在田里的农民也改变了以前的工作方法。

也是在2014年,该村引进了山东的资金和技术,并建立了九峰现代高效农业园区。目前,拥有智能展示温室13000平方米,联动生产温室15万平方米,智能育苗中心、产品深加工车间、生态餐厅等。提供了400多个工作岗位。

段,村民,九峰现代高效农业园区工人。他在农业园区工作了三年多。他不仅有稳定的工作收入,还有土地经营权转让的固定收入,月薪约2000元。

此外,该村还成立了专业合作社,并转让了300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中草药和果树。现在,每亩产值超过15000元。

王志强,一个长期在国外做生意的村民,依靠自己的住所,在村子里开办了第一个农舍,名叫“红房子”。

“90后”村民陈也看中了华茂村的商机,于2015年4月创办了一家农舍。

“村子里最大的变化不是环境,而是人们的心。”华茂村党支部书记彭龙凤说:“过去大家最想的是怎么出去挣钱;如今,人们正在思考如何更好地建设他们的家乡。

描绘全面振兴的新图景

华茂村在做足“面子”的同时,也在不断丰富发展的“里子”。三年来,通过“一案一议”等财政奖励和补助政策,整合各类资金近3亿元,水、电、路、通信、燃气、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全面升级,群众生产生活条件进一步改善。

与此同时,农民们被动员起来,在房子前后种植花草,修复旧木屋和石头路,保护土墙和稻草堆,保留所有的怀旧魅力。

在产业发展方面,华茂村加快了与周边地区的融合发展步伐,乡村旅游相关产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黔北的砖瓦居民成为旅游产业的“孵化器”。

目前,华茂村有32个农舍和乡村旅馆,28个特色小吃店。乡村旅游驱使300多人去找工作。这个村子里只有不到300名农民工。

华茂旅游服务中心员工潘在国外工作了10多年。2016年,这对夫妇回到村子里当服务员,他们的月收入总计超过4000元。“吃着家里的食物,喝着家里的水,我的心是踏实的。尤其是,当我和我的孩子在工作中一起长大时,我感觉很温暖。

陶瓷艺术博物馆,这位母亲的第一个天才,已经成为游客参观华茂的一个切入点。如今,这位母亲的年收入超过50万元。因为生意太好了,我不得不把以前开办的农舍转租出去。

陈也扩大了投资规模,在农家乐旁边租了一套房子成立了一个寄宿家庭,而这个房间在旅游旺季供不应求;它雇佣了23名当地村民,年营业额超过300万元。

如何按照党中央的部署实施农村振兴战略,是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华茂村应着力解决的关键问题。

彭龙凤说,华茂村的未来应该在行业内做。要做好规划,扩大和加强乡村旅游,让更多的游客留下来;我们还应该做好土地整理工作,大力发展现代高效农业,为村民增收开辟越来越稳定的渠道。“抓好乡村旅游、农业产业和特色文化三大板块建设,努力把华茂村建设成为富田园、富乡情、富生态的工业园区。”

标题:贵州遵义花茂村:美景敲开致富门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2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