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614字,读完约4分钟

体验平板电脑扩展活动。

图书收藏制票。

“纸还没有消失。这些古籍保存完好,将在那里保存两三千年。”宁夏图书馆共享工程部的工作人员王刚说。4月23日和25日,她在宁夏图书馆向游客讲解了古老的“雕版印刷”艺术。

王刚,图书馆学专业,曾在宁夏图书馆古籍部工作,现负责数字阅读推广工作。在她看来,“古人的书是一个接一个编码的,这个过程有着更深的阅读体验。”

通过“体验”加深对传统书籍的理解,进一步深化对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是2020年宁夏全国阅读宣传周的亮点之一。

体验是一种“深度阅读”

4月23日,宁夏全民阅读宣传周开幕当天,宁夏图书馆二楼有两个活动区。一个是古籍传承活动体验区,重点是古籍传承项目,如拓碑、雕版印刷、活字印刷、线装书等。另一个体验领域是“云直播”,主要面向不在场的网民。扫描代码,进入直播室听“大咖啡”的阅读主题。

一个“古代”和一个“现在”,有一种错觉,人们在时间的流动中穿梭。关于阅读,关于文化传承,每个历史时期的人们都在不断创新形式。

在古代,传统阅读风格的精髓是用沉默的“仪式感”来表达的。

在“书写板延伸体验”中,工作人员演示了浸渍、着墨、铺展、揭晒等延伸方法,同时讲述了如何使用工具,如棕色画笔和纸张延伸,并演示了如何解决油墨铺展问题。不管文字的内容如何,只有从石碑到宣纸的整个过程,才会有一种让文字“回家”的温暖感觉。

在雕版印刷现场,王刚介绍说,雕版印刷过程极其复杂。过去,官刻、私刻和方刻都有不同的特点。如今,由于雕刻材料精美,手工操作繁琐,从“雕刻”到“雕刻好”耗时耗力,学习和研究这些技能难度不小。“排版时,这是一个平静的过程,带有情感输入。这种深入的阅读体验不是通过电子屏幕体验的。”

线装书的装订在明代嘉靖以后开始流行,到清代基本被采用。1983年,尹光华去上海图书馆研究这种流传了四五百年的装订形式。在线装书的装订经验中,她向实验者介绍了必要的工具,如纸钉、马蹄形刀和awl,并实际操作了从数据分类到折叠、整理、展平、对齐列、钻孔和穿孔纸钉的具体步骤。“古人用折纸来确定钻孔的位置,这既简单又实用。穿线时,左手和右手配合良好,动作非常流畅。”如果体验者自己操作,装订好的“书”可以作为纪念品带走。

传承古籍的经验可以通过“触摸”来解读

在这些古书传承体验活动区有许多“旁观者”,男人、女人和孩子都被迷住了。一位女士说:“我年轻的时候就学会了古书的装订和修复,但是后来我忘记了,但是我没想到今天还会看到它。”一位活字印刷术的实验者说:“古籍的魅力不在于文字的华丽,而在于读完之后,总有一些想法萦绕在我的脑海里。到目前为止,文字已经在书中流传下来,这个过程本身就非常令人钦佩。”

传承古籍的经验可以通过“触摸”来解读

阅读古籍的魅力

与数字阅读相比,传统阅读方式带来的亲切感一直备受关注。

翻阅纸张带来的宁静和拿着书的真实感都给我们带来了视觉和触觉上最真实的感受。今天,我国许多省市都开展了古籍阅读体验活动,有的进入校园,有的进入社区,邀请市民体验古籍的魅力,改进阅读方式。

著名学者、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资深教授王宁在一篇文章中提到:“经典是放在古人书籍上的简单书籍,是古人串连在一起的竹书。经典是用来阅读的。随着印刷术的发展,简牍变成了纸质书,许多人都读过它们;有了电子版,几乎每个人都能看书。现代是弘扬传统文化的好时机。阅读古籍和古代文章应该是一件美好的事情。"

传承古籍的经验可以通过“触摸”来解读

除了传承古籍的经验外,在今年的世界读书日,宁夏图书馆还特别挑选了一些珍贵的古籍进行展览,让读者可以看到这些珍贵古籍的“真实内容”。严格来说,古籍指的是在公元1912年以前印刷或手写并以传统方式装订的原始书籍。宁夏图书馆作为宁夏古籍保护中心,具有重要的古籍保护功能,馆藏古籍3067册,35224册。宁夏图书馆通过对我区古籍的梳理,先后推出了《宁夏回族自治区珍贵古籍目录》、《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优秀图书收藏》、《宁夏回族自治区图书馆古籍登记目录》等一批优秀成果。(记者倪慧芝/寒若珉胜利/图)

标题:传承古籍的经验可以通过“触摸”来解读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