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58字,读完约3分钟

村民葛世福在他的墙上画了一幅红色浆果的画。

翻新后的小农舍。

葛佳村是宁波市宁海县一个偏远的小山村。其发展滞后,当地人嘲笑自己是“三无”村,没有特色、优势和潜力。2019年4月,中国人民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丛志强因宁海的“艺术家常驻行动”而进入该村。短短五个月内,葛佳村的环境和村民的面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如今,葛佳村变得美丽起来,石头上立着“人形”的座位,远处的群山被泛黄的旧墙上的几笔勾住,挂在老房子藤蔓上的竹筒制成的彩色风铃,等等。,充满了艺术魅力和小设计。村民们都成了熟练的工匠,他们都做了自己的工作,从图纸设计到建筑和景观,创造了40多个艺术共享室空和200多个文化和创意产品。这个不知名的偏远山村变成了一场大火,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游客前来“打卡”。

让艺术“照亮”乡村

艺术解决了葛佳村的一个全国性问题。

近年来,农村建设发生了巨大变化。然而,从更深层次的需求来看,像其他地区一样,宁海的农村复兴一般都有规划设计几千个村庄的现象,“政府做,群众看”。如何改善乡村的品位,从清洁和美化转向艺术化,促进农村更深层次的变革?去年4月,宁海市启动了“艺术家驻村行动”,将大批驻村艺术家引入并教育到村里,指导村民进行设计,并在艺术驻村制度的基础上开展了为期三年的艺术兴乡行动。目标是在3年内建设5个具有艺术特色的城镇、10个具有艺术特色的景点和50个具有艺术特色的村庄,引进和教育200名常驻艺术家,常驻村庄超过150个。

让艺术“照亮”乡村

当丛志强第一次进入葛佳村时,他几乎推了村民。第一天,只有26人来到这个有1600多人的村庄;几个月后,这个小村庄的78名村民自发地成立了七个设计小组,每个人都赶去工作。村民袁小贤以前是个裁缝,擅长做馒头。在“常驻艺术家”的建议下,她试图将一些果汁和蔬菜汁混合到面粉中制成彩色馒头画。受此启发,她再次踏上缝纫机,创办了汾潇县手工业学院。今天,葛佳村的130多名村民恢复了他们的老技能,成为了“乡村建筑艺术家”,他们是不可带走的。他们也被其他村庄聘为艺术顾问。

让艺术“照亮”乡村

村民的设计和艺术细胞已经被激活,他们已经成为村里的艺术家,促进了艺术的可持续发展,照亮了村庄的规划。由“乡村建筑艺术家”引领的乡村艺术转型并不涉及大规模的拆迁和建设。相反,在农村随处可见的竹子、砾石和稻草被用作原材料,农村地区废弃的缝纫机、旧轮胎和布角被整合并用于艺术装饰,开发出适合当地发展的低成本、可学习和可扩展的工业模块。

让艺术“照亮”乡村

农村振兴和文化赋权。宁海是全民设计的,让村民们沉浸在艺术中,提高个人修养,提高生活质量。葛佳村30多年来相互忽视的两个原邻居,主动拆除了因公共空房间的艺术设计需要而分隔了30年的“心墙”,促进了邻里的和谐。葛佳村第一书记王高兴地说:“艺术不仅改变了村庄的面貌,也改变了人们的心灵。现在,这个村子充满了活力,村民们也有了更多的笑容。”

让艺术“照亮”乡村

村庄美丽,村民和谐,发展势头不可阻挡。利用这个机会规划乡村旅游,宁海村的每一个寄宿家庭都开放了,景点也在建设中。几天前,葛佳村被评为2020年浙江省美丽宜居示范村,并被评为国家3A景区。

标题:让艺术“照亮”乡村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0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