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040字,读完约5分钟

(右一)带领高跷在成影视城演出。刘江

捕梦者:刘军

46岁时,湖北省南漳县东宫镇莲花村的一名村民在13岁时和父亲一起学习高跷。现在,每年他都带领高跷在街上表演...

满意的一件事

使高跷出名。

隆冬时节,湖北省南漳山雨雪连绵,气温降至零度以下。刘军记得农历新年的表演。公鸡啼叫时,他站起来,系上高跷,在院子里移动他的腿和脚。

早在一个月前,刘军就被告知,他将在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上午率领一个团队在县城表演。这是刘军每年春节的“常规安排”——从“小年”开始,他的生活将充满高跷,从莲花村到东宫镇,然后到南漳县和襄阳市,直到农历第二天龙抬头,他将有时间忙于他的家庭事务。

农家早餐晚了。走了几圈后,干脆拿起手机,喊邓、张伟、金等队友来排练。

东宫高跷不同于其他地方。文高跷注重有趣的说唱,而吴高跷注重惊险。如果他们不小心,他们不会伤害人,他们也可能打碎招牌。刘军擅长打架,但他更擅长打架。看他表演让人害怕出去。例如,一个人从另一个人的小腹踩高跷,五个人踩高跷,鞠躬,等等。他和他的队友紧密合作,一个接一个地完成了任务。

“我从一开始就和父亲一起学习。我越是大师,就越要小心。”刘军说,30多年来,他从未在艺术上出丑,因为熟能生巧,他大胆而谨慎。

连续十几场春节演出,一招一式都很马虎。临近元旦的时候,刘军每天踩着高跷走路,心情都不太稳定。

刘军声称他一生中有三件最值得骄傲的事情,第一件是踩高跷。“我过去把玩作为一种爱好。我没想到会出名,还会以此为副业。”

东宫镇具有浓厚的民俗文化氛围,享有“古民居之乡”的美誉。这里不仅有巨大的古村落,如春秋寨和瓦牛村,还有毗邻的古村落,如麻城河。近年来,随着乡村旅游的兴起,高跷已经成为景山深处古村舍开门迎客的一项特殊活动。刘军的高跷经常被邀请来表演,一个人玩100元。

刘军的家人可以踩着高跷走路。他是东宫高跷的市级非遗传传承人,而就读于湖北文理学院声乐本科的儿子刘兆旭是县级传承人。他们俩每年都能从南漳县文化局得到2500元的补贴。

"赶上新时代,旧艺术有了新的活力."刘军说,他曾经担心失去踩高跷的独特技能,但他没想到“现在踩高跷可以当作食物,越来越多的人正在学习”。现在,刘军刚满10岁的侄子和他的侄子将在离开后学习踩高跷。

满意的东西2

山路已经准备好了,卡车也派上了用场

南漳县曾经是一个省级贫困县,有“八山半水半田”,农民的生活并不轻松。"从我记事起,我的家人就一直担心吃不饱饭。"刘军说他的父亲对踩高跷感兴趣,他的第二个爱好是生活。他挨家挨户地抽烟、喝酒或吃东西来赚钱。

如今,刘军只是为了利益而踩高跷,他的表演收入只是他家庭收入的一小部分。

早饭后,刘军启动停在他家门前的卡车,出去工作了。邻近村庄的一户人家建了一所房子,并命令他的车运送建筑材料。这个订单可以少赚几千元。

六年前买下这辆二手中型卡车是刘军最引以为豪的第二件事。当时,在南漳山区,扶贫搬迁工作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刘军在几个建筑工地上赶着运输,一年之内就收回了6.8万元的货款。

刘军哀叹道,如果“四条好的乡村道路”没有到达每个家庭的门口,他的车就会“丢失”。2014年之前,东宫镇的村庄仍然以泥路为主。在下雨和下雪的天气里,“更不用说载重超过10吨的大卡车了,就连自行车都很难驾驶”。

道路越好,山里的生活就越好。

农村人把房子当成自己的脸面,出去打工挣钱,都想回到村里在路边盖一栋新房子。因为这个原因,刘军赶上了好年景,所有邻近的八个村庄都建造了新房子,并要求他运输建筑材料。如果有89年的账单,他们可以赚到3万到4万元。

满足三件事

酿造“五巧神”酒

从公共汽车回来,刘军没有吃午饭就去了她自己的小酒厂。因为天气太冷,烧酒的锅炉停了,熟谷物堆在池中发酵。

酿造葡萄酒是刘军引以为豪的第三件事。他使用当地世代相传的古老酿酒技术。现代技术改进后,葡萄酒更浓郁,口感更顺滑。

这是一个酿酒厂,但实际上是一个有三个房间的车间,年产量超过15000公斤。“它根本不卖,而且现在缺货。”刘军说。涩谷酒沿着他的卡车和高跷开辟了市场。

他把这种酒命名为“吴桥神”。“酿酒就像踩高跷。你不能贪婪,你不能偷工减料,否则你会伤害自己。”刘军说,高跷行走的道具只有两根50-90厘米长的木棒,平顶圆底,看似简单,但选材要求很高,必须用坚硬的木头,从不使用烂木头。

通过卖酒,刘军一年能赚5万多元。随着销量越来越好,原有的厂房已不能满足供应,于是刘军在周边地区购买了2亩土地,准备在新的一年扩大规模。在酿酒车间的院子里,刘军新买的40个酒桶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是酒厂扩大规模后藏在山洞里的酒具。

在新的一年里,刘军希望带领莲花村踩高跷队,把冬宫踩高跷的名声传到全国,也希望用他的“武神”在农村振兴中取得更大的成绩。

刘军的笔记本

赶上新时代,旧艺术有了新的活力,现在你可以踩高跷了。

过去,我父亲踩着高跷生活;如今,我出于兴趣踩高跷。

《人民日报》(07版,2020年1月28日)

标题:踩着高跷,老技能有了新的活力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26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