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56字,读完约5分钟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纪念甲骨文发现120周年

自从1899年发现甲骨文以来,已经有120年了。甲骨文、汉简、敦煌文献和明清档案作为现存最早的自成体系的汉字,被视为中国现代学术史上的“四大发现”,在世界文化宝库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编号为Y0712的甲骨文收藏在中国国家博物馆。前面有91个单词,后面有82个单词。这是一个很长的甲骨文编年史,说明殷人非常重视梦的职业。其中最重要的是“大突风”的记载,这是殷商气象史上极其重要的史料。李云照片/亮片

独立和连续的

甲骨文是指刻在龟甲和动物骨骼上的文字。到目前为止,已经出土了154600多件,约4600字。在这4600个词中,据考证有1700个左右,还有2900个左右的生词。研究证实,甲骨文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最完整的文字。

然而,长期以来,西方流行的观点是“汉字是从埃及传入的”。这种说法的代表人物是法国学者德京,他将汉字的象形文字与古埃及的象形文字相比较,认为汉字是受埃及文字的启发而产生的。事实上,这种说法根本站不住脚。相比之下,不难发现甲骨文有其独特的辉煌:

汉字史是世界领先的。巴比伦楔形文字起源于5500年前,埃及象形文字起源于4100年前。随着中国考古学的新发现,汉字的起源时间一次又一次地向前推进。夏朝没有文字,虽然至今仍无定论,但夏朝许多描绘符号的发现为我们提供了线索,如二里头文化的描绘符号、陶斯文化的竹书温韬、河南登封王成刚的描绘符号等。,其中一些有相似的特征。因此,我们认为至少文字的萌芽出现在夏朝。此外,在河南省舞阳县嘉湖遗址发现了17个距今7000多年的文字符号,为汉字起源研究提供了新的线索。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源于甲骨文的汉字具有连续性和使用时间长的特点。公元前4世纪,巴比伦楔形文字随着波斯王国而消亡。埃及的象形文字在公元前5世纪灭绝了,后来埃及文字没有继承它们,所以古埃及的象形文字不能被解释很长时间。然而,甲骨文的情况却大相径庭,这与后世的传承密切相关。

从文本结构来看,甲骨文不仅具有后世汉字方格的特点,而且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古人总结的造字六法,即“六书”说:指物、象形字、形音、识记、转注、用假字,可以在甲骨文中找到例证。因此,可以说甲骨文是一种有严格规则的文字,是后世方块字的鼻祖。从商周甲骨文到春秋战国的《大篆》、《小篆》、汉魏的隶书以及未来的行书、楷书,其演变轨迹清晰可见。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汉字对邻国汉字的形成也有很大的影响。根据文献记载,汉字在秦汉时期传入越南,并被长期使用。直到13世纪,他们才有了自己的汉字——南字,直到15世纪,南字才完全取代了汉字。汉初,汉字传入朝鲜。直到李朝早期,基于汉语音韵学,朝鲜文字才在1443年被创造和出版,朝鲜才有了自己的文字。汉字在金初传入日本,至今日本仍有1945个常用汉字。而其他古代文明,如巴比伦楔形文字和埃及象形文字,则更早消亡,它们对邻国文字的影响也无从谈起。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记录历史,继承智慧

甲骨文记载了商周时期,特别是商代晚期273年的历史事件,内容极其丰富,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如祭祀、征服、成熟、狩猎、疾病、运势和生育等。它为我们了解当时的国家形式、政治制度、社会结构、礼仪习俗、军事、农业、手工业、商业、交通、语言和书法艺术提供了第一手资料。

甲骨文中的科技内容非常丰富,体现了我们祖先的智慧和创新精神。那时,天文历法取得了巨大的进步,有了世界上最早的日食、月食和占星术的文字记录。当时,农业发展水平也处于世界前列。种植了谷子、小麦、水稻、谷子等作物,掌握了播种、田间管理、收获、贮藏等一整套作物栽培管理技术。其中,植物水分生理知识的记载比古希腊早1000多年。甲骨文中也有关于生态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利用的记载,如有组织的河流管理、气象预报、铜、锡、铁、玉等矿产资源的开采,甚至首都的布局都考虑了生态环境的影响。当时,我们祖先的医学取得了惊人的成就,他们初步划分了内科、外科、眼科、耳、鼻、喉、口腔、泌尿系统、儿童和传染病等疾病,世界著名的针灸在甲骨文中有明确的证据。此外,甲骨文还保存了世界上最古老的龋齿记录,比埃及、印度和希腊的类似记录早了700到1000年。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从商周经验看夏朝

以夏、商、周为代表的古代史曾一度受到质疑。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一些古代史学者开始质疑夏朝的存在。一个重要原因是关于夏、商、周历史的资料很少。《史记》中的夏本纪、尹本纪和周本纪是三代文明中最全面的记载,其记载的确切年代始于西周共和元年(即公元前841年),但在民国元年以前的中国历史上没有公认的年代学。此外,《史记》写于西汉,远离夏、商、周三代,小编司马迁从未见过甲骨,距今已有一千多年,这使人们对三代文明产生了质疑。顾颉刚作为古代怀疑论学派的代表,目前在外国学者中影响很大。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甲骨发现后,学者们通过对殷墟甲骨的研究,证实了《史记·殷本纪》的可信性,并确认司马迁撰写的《商代史》绝非虚构,从而大大提高了《史记》中夏朝史书的可信度。考古学家和历史学家正在根据《夏本纪》中的记载探索夏代的历史和文化,并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因此,甲骨文在考证古籍、重建夏、商、周三代可信历史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边肖:李雪山(河南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殷商文化学会副会长)

光明日报(2019年12月1日,第12版)

标题:甲骨文与中华文明的传承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5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