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45字,读完约9分钟

金融控股公司无法逃脱监管覆盖的预期已经浮出水面。自今年两会以来,这一预期一直备受争议。4月27日,中国人民银行、中国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联合发布了《关于加强非金融企业投资金融机构监管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明确要求限制企业过度投资金融机构,对不符合要求的逐步进行监管。该条例针对的是拥有多个金融许可证并涉及多个金融领域的私人金融控股公司。

强监管!民营金控瘦身

随着监管趋紧的趋势日益明显,民营金融控股公司反应迅速,海航、中直部门和明日部门剥离相关业务,主动瘦身,为我国金融监管的进一步实施做出了贡献。

影响力是有争议的

近几年来,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步伐明显加快。除了银行、保险和证券等金融机构的一体化经营之外,相当数量的非金融实体也参与其中,形成了大量不受监管的各种金融控制平台。

由于我国金融当局对金融控股公司的定义尚未明确,金融控股公司一般被认为是由母公司控制的,母公司最多从事一项金融业务,所有金融业务都由子公司独立经营,业务范围广泛。

私营企业涉足金融机构领域。一方面,它们可以更好地为民营企业的主营业务提供融资服务,解决民营企业普遍存在的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另一方面,作为一个平均资产回报率较高的行业,民营企业也可以获得较高的资产回报率和回报水平。苏宁金融研究所宏观经济中心主任黄智龙告诉经济记者,金融业务规模效应明显,对民营企业非常有吸引力。

强监管!民营金控瘦身

明日在金融领域布局最全面,控制着大量上市公司和中间影子控股公司。其持有的金融机构几乎在每个金融子行业都有旗舰企业,其持有的金融机构总资产已超过3万亿元。

由于敏感预测的帮助和对国内经济形势的较少限制,私人金融控制公司已经在金融地图上快速前进。它们通常不会显示出明显的迹象,而且大部分都是通过隐藏的关联企业完成的。此外,企业内部的保密机制和公共关系控制使得媒体很难获得信息,因此无法吸引外界太多的关注。

东北证券创新融资部总经理朱建军(000686)向《经济》记者表示,目前,我国金融产能相对过剩,同质化管理现象严重。私人金融控制公司通过金融机构进行监管套利的行为是存在的。这种收缩对改善金融生态环境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朱建军表示,对于私人金融控制公司来说,明智的做法是整合金融资源,提前做出选择,关注行业,并在监管力度下降之前将损失降至最低。

强监管!民营金控瘦身

《经济学人》的记者试图采访两家私人金融控制公司,但他们的品牌部门拒绝了,理由是话题很敏感,而且这些公司更关注房地产行业。

即使民营金融控股公司的退潮会造成业绩损失,金融控股公司仍处于初级发展阶段。非金融企业对其投资的金融机构普遍控制松散,没有充分发挥金融一体化管理的优势和协同作用。行业和金融的融合程度也有很大差异,可以说对集团整体业务影响不大。

然而,目前也有许多财务控制公司准备出售其核心金融资产,其中有许多业绩良好、规模完美的优质资产。自知是唯一的味道。

根据全国人大代表、中国人民银行Xi分行行长白鹤祥在两会议案中引用的数据,截至2016年底,近70家央企拥有150多家各类金融子公司,28家民营企业持有5家以上金融机构的股权。

关联交易导致高风险

谈到私人金融控股公司,我们不得不提到德隆部门的崛起和幻灭。2004年,由于规模过度扩张和股价异常运行,资金链断裂,德龙陷入了金融危机。被称为最后一个大庄的德隆体系的崩溃唤醒了人们。如果金融监管体系和法律体系不能得到完善和补充,下一个德隆可能会再次出现。

黄智龙表示,一般来说,民营企业与其金融机构之间的业务往来可以称为关联交易。关联交易不仅会放大金融业务的风险,而且由于关联交易的不透明性,还会导致金融风险在关联企业之间相互传染,形成系统性金融风险。

金融控股公司是跨行业、跨地区的金融机构和企业的综合体,同时在金融市场中扮演着金融家、投资者、信息提供者等多种角色。为了特定金融业务的发展,金融控股公司必然会牺牲其他业务或金融消费者的利益。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金融研究室主任曾刚在接受《经济学》记者采访时表示,一些非金融企业在投资控股金融机构、通过关联交易为其融资授信提供优惠以及变相挪用资金后,有滥用大股东权力的倾向,损害了金融机构和存款人的利益。

与分业经营相比,从事综合经营的金融机构规模较大,几乎涉及金融业的所有领域。随着业务规模和业务范围的不断扩大,将导致权力集中,在一定程度上形成金融寡头垄断,从而降低金融机构提高服务质量的动力,损害市场公平。

车牌不一定是救命的牌

金融控股公司之间有一个相似之处,即它们不遗余力地免费购买金融许可证。随着金融控股公司监管趋势的到来,对于金融许可证是合规经营的利剑还是阻碍发展的烫手山芋,人们产生了许多猜测。

近日,广州市金融工作局发布了《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文件中提到的对金融机构的监督是一个亮点。

南方金融创新研究院秘书长许蓓告诉《经济》记者,《行动计划》明确强调许可证监管,对不同的金融业态和同一业态的不同子行业采取不同的运作模式,避免不同性质金融风险的相互影响、交织和传导,避免以金融控股集团、关联交易和渠道业务的名义规避监管。

5月28日,金融控制集团首批五家试点机构终于浮出水面,它们是招商集团、蚂蚁金服、苏宁金融集团、上海国际集团和北京国有资本管理中心。

从《经济学》的新闻稿来看,市场对金融控股公司监管的普遍看法是,一个横跨两个金融行业的机构必须向中国人民银行申请金融控股公司许可证。那么之前的金融许可证呢?申请金融控股公司执照有什么要求?

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研究所法律与金融研究室副主任尹振涛在接受经济学采访时回答了这个问题。他表示,金孔公司现有的金融许可证可以借鉴现成的监管常规,按照以前的金融许可证要求和相应的金融监管机构不会有太大变化。如果申请新的金融控股牌照,业务条线管理将更加严格,可能会提出更高的监管标准、更严格的监管要求、更全面的信息披露要求、风险隔离要求和公司治理结构要求。

强监管!民营金控瘦身

由于许可证管理的核心在于准入门槛,根据系统性金融风险管理理论,金融风险传染的可能性更大。尹振涛认为,即使金融控股公司拥有其他牌照并发行新牌照,具体要求也会更严格。

黄智龙建议,私营金融控制公司的当务之急应该是确保其业务符合法规要求。其次,坚持特许经营,控制关联交易的规模和比例,加强信息披露,提高资本充足率水平,控制各项金融业务的杠杆水平。

监督最后一个真正的空区

事实上,关于金融控股公司的监管网络,2017年7月举行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已经定下了基调。金融业必须持许可证经营,纳入监管范围,实现全监管覆盖。作为监管当局将所有金融业务纳入监管态度的最后一个真正的空区,制定统一的监管规则是规范金融控股公司发展的前提,也是当前最紧迫的任务。

近年来,我国金融业分业监管体制改革滞后于金融机构的实践,不能从根本上满足金融业综合经营的本质要求,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可持续发展和效率提高。

中国民生银行研究院院长黄建辉在接受《经济学人》采访时表示,世界发达国家普遍建立了相对完善的金融风险预警机制。为了及时、系统地评估和防范金融控股公司的各种风险,我国有必要积极借鉴发达国家的有益经验,从宏观和微观两个层面建立金融风险预警系统。

在宏观层面,建立国家宏观金融风险预警系统,主要负责全国金融控股公司的风险监测和预警,以及国际金融风险趋势的监测;微观层面,结合互联网金融和大数据技术,建立区域金融风险监测预警系统。根据宏观预警监管指示,加强区域内金融机构预警,及时提供科学的预警信息,真正发挥金融监管者的防范作用。黄建辉说。

强监管!民营金控瘦身

关于管理体系建设,黄建辉表示,各类金融机构开展综合业务时,监管部门需要督促集团建立外部整合、内部隔离的综合管理体系。对于监管部门来说,可以根据金融服务的不同发放不同的许可证,并可以对各种业务之间的投资、融资和合作制定限制性措施。对于金融企业而言,在金融控股公司内部设置资本防火墙、业务防火墙、信息防火墙等自律防火墙,可以减少内部风险传递,防止不同金融业务之间的利益冲突。

强监管!民营金控瘦身

朱建军对民营财务控制公司未来的发展趋势表示乐观。实施监管后,行业的马太效应将会增强,以前单纯依靠控股公司大股东的方式将不复存在。

目前,中国的信贷资金已达14万亿元。在流动性过剩的情况下,空银行之间的资金转移问题很严重。民营金融控股公司充分发挥其产业优势,回归实体经济也是监管者的一个指导方向。在金融市场的细分中,民营金融公司的产业链释放了更多的活力,单一金融机构的复苏增加了差异化经营。就资本市场而言,这样的机构越多越好。朱建军补充道。

强监管!民营金控瘦身

此外,金融法律法规是金融业安全运行的重要保障,也是金融监管部门依法行政的依据。目前,中国对金融业综合经营的监管立法仍是空白条。专家建议,相关部门应抓紧研究国际经验,修订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尽快制定《金融控股公司法》,使我国金融控股公司的发展和监管有法可依、有据可依。

标题:强监管!民营金控瘦身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7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