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739字,读完约2分钟

[摘要]去年,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000亿元,同比增长9.5%;深圳同期数据为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9月21日,广州市政府发布了《建设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以下简称《三年行动计划》),提出通过推进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和人才链的深度融合,构建广州特色的创新生态系统,力争到2020年初步建成国际科技产业创新中心。

数据显示,去年R&D在广州的投资强度占全社会R&D投资的2.5%,低于深圳的4.13%。就R&D投资强度而言,广州在珠三角城市群中排名第四,与天津、杭州、苏州等经济总量略低的城市存在差距。

广州大学广州发展(600098)研究所和广州蓝皮书研究会发布了《中国广州科技创新发展报告(2018)》(以下简称《发展报告》)。去年,广州的科技创新和发展保持了专利创造的递增。发展势头良好,高新技术企业持续爆炸式增长,创新人才政策有所突破,但科技创新政策供给不足,科研投入和创新长期不足

《泰晤士报》采访的许多专家表示,广州以商业和贸易为导向的工业机构,加上新兴产业科研成果转化缓慢,是科技创新“落后”的原因。如今,广州正试图摆脱这种状况,通过立法保障自主创新。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政策法规司司长陈发对《时代周刊》记者表示,他目前正在推进《广州市科技创新促进条例》的修订工作,该条例有望被纳入明年市人大的立法项目。

广州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三年规划助力弯道超车

规模经济尚未出现

“去年,广州的科技创新在专利创造和高新技术企业持续增长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广州大学发展研究所的曾高恒告诉《时代周刊》记者,根据调查数据,这是广州科创的亮点,高科技企业在其中不断实现爆炸式增长。《发展报告》提到,在过去三年里,广州的高人口数量迅速增加。在2011-2014年期间,增长数字保持在100左右,并在2016年开始爆炸。去年,新增了3951个,使广州的总数达到8690个。根据数据,广州在中国稳居第三。

广州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三年规划助力弯道超车

这也是广州创新能力和科研实力提升的重要基础。然而,广州高新技术产业的快速增长并没有带动其规模的增长。“缺乏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领先技术公司,高规模效应尚未释放。”广州大学广州发展研究所表示。去年,广州高新技术产品产值9000亿元,同比增长9.5%;深圳同期数据为1.73万亿元,同比增长11.2%。

高科技力量的释放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创新科研成果的转化率。去年,深圳高新技术制造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的65.6%,东莞占39%。同期全省平均水平为28.8%,而广州仅为12.2%,落后于珠三角地区。

“广州有许多大学和科研机构,在‘生产、教育和研究’方面具有‘学习和研究’的优势,但科技成果的技术化或产业化却不容乐观。”广州大学科学研究部副主任、教授马玉红认为,广州只有82所大学,但科技成果转化链条仍存在一些不足。向《时代周刊》记者提供的《关于推进广州市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成果转化的思考与建议》中提到,转化成果与需求之间存在结构性矛盾,科研人员开展成果转化的积极性不高,专业服务体系和技术转移政策支持不完善, 以及政府一级缺乏对“试点”环节的政策和财政支持,都是对科技成果的技术化或产业化缺乏乐观的原因。

广州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三年规划助力弯道超车

以转化成果与需求之间的结构性矛盾为例,马玉红提到,科研机构的科研工作以国家科研方向和资金投入为轴心,科研成果基础理论研究较多,具有商业价值的应用性科研成果不足。另外,应用基础研究的研究方向大多来自珠三角城市群或省内企业快速解决问题的需求。即使有技术成果进入产业化和市场化,但由于与当地市场需求相关性不足,不适合在广州进行转移和转化。

广州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三年规划助力弯道超车

“科研圈”的工程博士黄走进“产业圈”,对上述问题深有感触。“我希望我的研究成果能够转化和应用,而不是写在纸上或在实验室里。”

他告诉《时代周刊》记者,近年来,受优惠政策的影响,科研机构纷纷与企业、高校等项目合作开展生产、教育和研究,机构也在鼓励研究人员进行成果转化,但研究人员与他想法相似。不是很多,“主要是成果转化的问题很多,科研成果转化时间长就是其中之一。”改造后需要很长时间才能验证是否能满足市场需求,而生物医学的验证时间是按年计算的,这让大多数研究者望而却步。

广州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三年规划助力弯道超车

三年行动计划正在进行

根据近五年的研发数据,广州正在努力成为一个创新型城市。

2017年,广州市地方财政科技支出为114.6亿元。广州R&D比率从2013年的1.83%逐渐上升至2017年的2.5%。但在珠江三角洲,广州排在前三名之外。

《时代周刊》记者梳理了年初广东省城市政府工作报告,发现2017年深圳研发投入超过900亿元,占gdp的4.13%,R&D投资强度仅次于北京;珠海和佛山分列二、三位,分别为2.9%和2.7%,广州和东莞并列第四,分别为2.5%。

就全国而言,广州的数据并不“好看”。特别是与一线城市京沪相比,R&D均超过1100亿元,分别占国内生产总值的5.7%和3.78%,在全国R&D投资强度中排名第一和第三。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宏观经济研究所研究员万璐向《时代周刊》记者表示,过去广州以重化工业为主的传统产业结构明显,导致有限资源过度投资于资本密集型产业,从而挤出了创新投资。目前,商贸行业对科研投资的要求较低,新兴行业科研成果转化缓慢也是影响R&D投资强度的原因。

在“三年行动计划”中,广州决心努力创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培育科技产业创新主体,加大对外科研合作的开放力度。

预计到2020年实现具体目标:1.2万多家高新技术企业、20万多家科技创新企业、50%以上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设立R&D机构;全社会研发支出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0%,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4%,每万人发明专利数达到30多项。

同时,立法和制度也将为创新提供保障支持。《广州市促进科技创新条例》实施五年来,总体实施效果良好。“广州行之有效的政策已经上升到地方法规的层面,并通过实践取得了良好的效果。”陈发告诉时代周刊记者。但也存在竞争政策门槛高、科技创新政策与其他制度缺乏有效对接机制等问题。有必要进一步精简政策服务,促进政策,促进研发;d、优化监管考核指标。这项规定预计将被纳入明年的立法项目。

广州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三年规划助力弯道超车

(应被采访者的要求,黄在文中是的笔名)

标题:广州打造国际科创中心 三年规划助力弯道超车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561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