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042字,读完约3分钟

“当我拿到这本小书时,林地回到了家,就像吃了一颗‘安心的心’!”福建省武平县文杰村的村民李桂林回忆当年的林改情景,依然激动不已。2001年12月30日,他获得了中国第一张林权证书。

17年前,在文杰村,有164户人家,632人,2万多亩森林。

“那时,山和森林是集体的。当村民们用钱的时候,他们去山上砍了几棵树。他们在木材加工方面很灵活,长到粗盆的树都被砍掉了。”李桂林回忆说,当时对山林的砍伐基本上是无法控制的。

依靠大山并没有改变村民的贫困生活。2001年6月,武平县选择文杰村进行林权改革试点。

消息一出来,山村沸腾了。但是要改革,怎么改变?山脉是如何被谁划分的?

李桂林记得当时村干部挨家挨户询问情况,听取意见,最后决定“山要分,群众要分”,把集体林承包给了农户。然后,村干部带着测绘人员在村里的每一座小山周围,划定边界,并为164个家庭勾画出四条边界。

“在山分户的那一天,村民们就像分户的田地一样快乐。”李桂林说。

通过这次森林改革,李桂林分布了259亩山林。山决定力量,树决定根,人决定心。全家人开垦荒山,种植竹子、竹笋和杉木,发展林下经济。几年后,这个家庭告别了贫困,2004年,一栋三层楼的建筑建成了。“每年竹笋和竹子的收入在2万到3万元之间。森林下面还有药材,养了鸡、鸭、蜜蜂,收入还没有上缴!”

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在全国逐步推进,这有利于人民,农村生产力迎来了又一次大解放。截至目前,中国已有27.05亿亩集体林地确权,发放了1.01亿份林权证书,直接惠及1亿多农民。“活树换活钱,资源换资本”,3000多万林农在自家门前创业、找工作。林业改革拓宽了农民增收的新渠道,开辟了林业发展的新天地。

森林分户后,文杰村继续拓宽道路,率先发展林权抵押贷款,成立林业专业合作社,开展山林流转,寂静的山林得以生存。

森林改革好吗?黑客行为能被控制吗?农民能致富吗?文杰村用实践回答。在过去的10年里,全村没有一起非法砍伐树木的案件,也没有一起涉及森林的纠纷。森林覆盖率达到84.2%,比林改前提高6.2个百分点,农民年人均纯收入达到1.5万元。

“如果你不砍树,林农就能发财。”70多岁的李桂林经常去自己的树林里照料这个“绿色银行”。他说,以前的“砍树者”现在变成了“看树者”,森林成了村民的“摇钱树”,他们的生活每天都在变化。

如今,文杰村又绿又绿,新房子藏在树荫下,许多人都有车。小山村的变迁是“青山绿水是金山银山”的最好证明。

人民日报(2018年11月5日04版)

标题:不砍树,也能富(改革开放40年?40个“第一”)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582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