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755字,读完约4分钟

要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必须善用和管理扶贫资金,才能打一场硬仗。如果忽视监督,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将大大降低,反贫困斗争的整体胜利进程也将受到影响。

日前,国务院扶贫办宣布,已对甘肃、湖北两省的扶贫小额信贷部门、四川、宁夏两省的扶贫办和两个贫困县的负责人进行了约谈,提出了严肃批评,责令严肃整改,全面加强扶贫资金监管,确保如期完成脱贫攻坚战。

五省相关部门和人员接受采访主要有两个原因。首先,扶贫小额信贷的逾期率过高。如截至2018年9月底,甘肃省扶贫贷款逾期率为4.22%,36个县逾期率超过3%,贷款使用不符合要求,家庭贷款企业未实现承诺收入;内蒙古自治区和湖北省分别有14个县和12个县,逾期率超过3%。第二,扶贫资金投入缓慢,影响了扶贫工作的整体进展。例如,2016年至2017年,四川省旺苍县利用金融机构贷款7.63亿元用于扶贫项目。截至2017年10月底,基金余额为4.09亿元,应于2018年3月按要求投入使用,但截至2018年9月28日,仍有1.92亿元闲置。在一些地方,甚至有欺骗和骗取扶贫资金的行为。例如,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骗取扶贫资金,还向没有饲养牛羊的贫困家庭发放饲养补贴。

扶贫资金岂能松懈管理

根据五个省、自治区的上报情况,五个省、自治区位于中西部地区,是贫困人口集中、连片深贫、硬骨头多、扶贫难的地区。理所当然,要做好这些地方的扶贫工作,就要有耐心,勤奋,不怕困难,不怕困难,勤宣传,多指导。但是,在实际工作中,一些扶贫人员不耐烦了,因为他们希望负责的地区能尽快脱贫。有突然放贷和大量放贷的情况;一些扶贫人员没有充分考虑困难情况,没有管理好扶贫小额信贷,导致扶贫小额信贷后的逾期率很高。

扶贫资金岂能松懈管理

逾期率太高了。除了穷人利用小额信贷资金发展行业外,还有失败、倒闭或其他不可抗力的因素。更多的穷人将扶贫小额信贷视为一种福利,认为钱是不能归还的;有些穷人甚至有“攀比”的心态,一个穷人不还钱,其他人也跟着做。显然,为了改变这种状况,有效控制逾期率,扶贫人员在发放扶贫小额贷款前,有必要做好宣传和引导工作,提高贫困人口的思想认识和理解水平,让他们知道小额贷款不是福利,而是需要偿还的贷款。同时,小额贷款发放后,要做好贷后管理,增加回访频率,及时了解贫困人口还款能力的变化。发现逾期迹象,及早采取措施,防止大规模逾期。这些省份的逾期率较高,表明这些地区的扶贫工作在某些方面仍不扎实,仍需改进。

扶贫资金岂能松懈管理

小额扶贫贷款不仅要防止因放不下、收不到而逾期率过高,还要防止因“怕贷款”而“拒绝”继续实施扶贫。在四川省旺苍县的7.63亿元扶贫贷款中,第一年仅发放了约3亿元。又过了一年,当资金平衡时,仍有1.92亿元闲置。这种游手好闲不仅浪费资源,增加财政成本,也表明地方政府害怕放贷,不愿放贷,因为担心发放的贷款无法收回。但是,发放扶贫小额贷款的滞后,极大地影响了贫困人口脱贫致富能力的提高,并将影响扶贫工作的进一步推进,甚至影响整个反贫困斗争的战略部署。

扶贫资金岂能松懈管理

除了逾期率高和害怕贷款外,骗取、套取或骗取扶贫贷款也表明一些地方忽视了对扶贫资金的管理,制度存在诸多漏洞,扶贫资金的杠杆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例如,“企业家庭贷款”就是把发放给穷人的小额信贷资金集中起来,让当地的农业龙头企业使用,帮助穷人尽快脱贫致富。然而,在一些地方,企业使用了扶贫贷款,但它们没有按照承诺向穷人提供好处。扶贫小额贷款已成为龙头企业的低息贷款。这些企业只享受低成本的贷款资源,却没有给穷人应得的好处。滥用“企业家庭贷款”严重损害了穷人的利益。宁夏回族自治区海原县等一些地方在发放种畜补贴时弄虚作假,对没有种畜养羊的贫困户给予种畜补贴。以这种方式骗取扶贫贷款,削弱了扶贫资金在有针对性地实施定点打击和精准政策中的力量和作用,影响了吃“硬骨头”的进程。

扶贫资金岂能松懈管理

目前,扶贫工作已进入“攻坚”阶段,这就要求各方重点关注“用小额贷款资金扶贫”。为此,各有关方面要切实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既不能乱花钱,也不要怕拒绝贷款,更不要说弄虚作假。用于扶贫的小额信贷资金不是“唐僧肉”、“辣椒面”或“福利基金”。毫无疑问,要想在实现消除贫困的目标上打一场硬仗,就必须全面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只有加强对扶贫资金的监管,才能提高扶贫资金的使用效率,增强扶贫效果,最终实现反贫困的全面胜利。

标题:扶贫资金岂能松懈管理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621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