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7字,读完约3分钟

■我们的记者徐卫兵

7月13日,由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和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主办的“京津冀蓝皮书:京津冀发展报告(2018)”研讨会在北京召开。

与会专家指出,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要“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建立更加有效的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这是中国区域发展的新要求,也是解决新时期人民日益增长的改善生活需求与发展不平衡和不充分之间矛盾的重要途径。京津冀作为中国三大城市群之一,迫切需要创新体制机制,优化经济结构,提升功能,提升城市群整体实力。探索协调发展的新模式,融入新机制,促进城市群内部的职能分工和结构优化,实现城市群内部的协调发展。

创新协同机制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构建协作创新社区

该研究小组的专家认为,要建立一个协同创新社区,第一步就是要在北京、天津和河北建立一个创新资源信息共享平台。其次,要构建创新主体的交流机制。三是完善科技创新成果转化推广平台。

同时,为了构建产业转移的对接机制。首先,要以区域一体化要素市场建设为基础。二是注重产业转移、对接和产业链延伸。首先,要制定京津冀产业指导目录,加快建设京津冀承接平台。其次,要立足于三地的功能定位,引导企业业务错位发展。最后,产业链形成并延伸。第三,配套服务机制是保障。在该地区建立户籍和社会保障等相互认证制度,以吸引当地就业和跨领域的资本转移。

创新协同机制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完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

在完善京津冀生态补偿机制方面,课题组专家指出,有必要完善市场化运作的生态补偿机制。市场补偿是政府补偿的有益补充,是促进生态补偿机制有效运行的关键。建议加快生态资源价值评估,建立和完善碳排放权交易、排污权交易等市场化运作机制,鼓励非政府组织和个人通过购买京津冀生态彩票、居民自发植树、慈善捐赠或从碳基金组织购买碳汇、低碳生活方式等方式为生态环境做出贡献。完善生态产品认证体系。在为高质量的生态产品支付高额费用的过程中,形成了消费者买单的生态服务支付机制。

创新协同机制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此外,应完善生态补偿标准的确定机制。一方面,生态补偿标准可以通过综合考虑投入成本、机会成本和服务质量来确定。在明确区域发展阶段、区域补偿承受能力和市场价格变化的前提下,生态补偿上限是发展阶段和社会能够承受的最大值,生态补偿下限至少应弥补生态补偿的直接成本。另一方面,我们也应该考虑生态保护区所失去的经济发展机会可能带来的好处,以承担生态主体功能区的主要功能。

创新协同机制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

在完善公共服务均等化机制方面,研究组专家认为,首先要建立公共服务对接和共享机制。二是建立高层次医学、科学和教育人才共享机制。建立三地教育与医疗的定向对接机制,如学生异地教育学分互认、教师互认、异地重大科技成果人员挂靠教学、疑难疾病联合研究、重大疾病联合咨询等。,从而有效地促进教育和医疗资源的共享。

创新协同机制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在探索财税协调机制时,课题组专家认为,首先要建立京津冀统一的金融规则。建议探索建立京津冀区域预算一致性规则。具体来说,它包括预算与政策、预算与现金管理以及具体财务收支活动的统一规则。二是创新适合京津冀地区的横向转移支付制度。在现有横向转移支付制度的基础上,建议将京津冀之间的财政转移支付模式扩大到河北,并以合理的方式“吸肥补瘦”,遏制地区间差距的扩大。第三,建立财税政策执行效果评估机制。通过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京津冀地区财税政策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价,及时发现不足,弥补政策的不足,提高区域财税政策的实施质量。

标题:创新协同机制促进京津冀城市群发展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676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