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71字,读完约4分钟

“中国产能过剩伤害理论”不符合事实

付宝宗

近年来,“中国产能过剩的危害”理论已成为世界热门话题。美国政府表示,中国的产能过剩对全球市场有影响,并可能损害美国的国家安全。产能过剩原本是市场经济的正常现象,但一些国家高举市场经济的旗帜,指责中国,却故意将这一市场现象搁置一边,真是不可思议。

产能过剩不是中国的特殊产品。自1825年英国爆发第一次经济危机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产能过剩已成为常态,欧美等主要工业化国家无一幸免。纵观美国经济发展的历史,无论是1929年至1933年的大危机,还是此前1948年至1949年以及二战后1957年至1958年的经济危机,许多行业都出现了严重的产能过剩,伴随而来的是国际产业竞争加剧、产品价格走低和企业效益下降。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经历了几次严重的产能过剩,给国内经济带来不同程度的打击,影响到其他国家,甚至拖累了世界经济。

“中国产能过剩伤害论”不符合事实

从本质上讲,产能过剩是一定时期内供需失衡的表现。在工业化阶段,欧美等发达国家经历了重化工业从快速发展到过剩的过程。近年来,我国个别行业产能过剩的形成也是市场机制主导和主导的结果。

改革开放后,中国加快了从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的过渡。微型企业已经成为投资和管理决策的主体。信息不对称等现象普遍存在,市场周期性波动不可避免,导致产能过剩。与美国等先进工业化国家相比,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尚未完成。现阶段,居民住房和交通需求呈现快速增长态势,导致钢铁、电解铝等重化工业产能加速扩张。然而,在市场需求快速释放后,增速趋于放缓,尤其是受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中国产能过剩的矛盾开始显现。由于重化工业一般需要大量投资才能形成产能,沉淀成本高,企业很难退出市场,解决产能过剩必然会有一定的时滞。

“中国产能过剩伤害论”不符合事实

产能过剩曾经给中国企业和宏观经济带来直接的麻烦,但中国无意也没有能力将产能过剩的矛盾转移到其他国家。考虑到我国铁矿石、铝土矿等资源相对贫乏,生态环境日益脆弱,客观上没有大规模出口的支撑条件。因此,中国政府和社会各界一致认为,钢铁、电解铝等行业应坚持以内需为导向,不鼓励大规模出口。近年来,为了限制电解铝的出口,国家甚至对电解铝征收15%的出口关税。事实上,国内消费一直是中国钢铁和铝产品需求的绝对主力。在去产能过程中,中国高度重视加强环保、能耗、安全等社会功能标准的约束作用,迫使达不到标准要求的产能及时退出市场。国际产业结构由市场竞争决定。客观地说,美国钢铁、电解铝等行业问题的根源在于自身竞争力的下降,这是国际市场竞争和产业分工演进的结果。

“中国产能过剩伤害论”不符合事实

中国一直高度重视解决产能过剩问题。近年来,解决产能过剩一直是中国宏观经济政策的主要基调之一,政府和企业都做出了巨大努力。为了形成合力,国家建立了由25个成员单位组成的部际联席会议制度,以解决钢铁和煤炭产能过剩和摆脱困境,实施了一系列“组合拳击”,并通过市场化和法治化积极稳妥地推进产能削减。

“中国产能过剩伤害论”不符合事实

目前,在解决产能过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绩。2016年和2017年,粗钢累计减产1.2亿吨以上,超过了五年内提前减产1亿吨的下限目标,其中不包括2017年中国禁止生产的超过1亿吨的“带钢”。目前,我国钢铁和电解铝行业供求关系明显改善,产能利用率超过80%,产品价格稳步上升,企业盈利能力稳步回升,严重过剩局面基本解决。

“中国产能过剩伤害论”不符合事实

近年来,中国的产能过剩现象不仅是市场经济周期性波动的结果,也反映了中国工业化中后期的阶段性特征。中国一贯坚持市场化、法治化的去能力政策,成绩是显而易见的,来之不易。然而,由于观念和制度的差异,一些国家试图将钢铁、电解铝等行业产能过剩的经济现象政治化,发挥许多不相关的问题,这不仅有助于解决问题、化解矛盾,也给世界经济再次艰难复苏蒙上阴影。(作者是中国宏观经济研究院工业研究所研究员)

“中国产能过剩伤害论”不符合事实

[我想纠正错误]负责编辑:刘洋

标题:“中国产能过剩伤害论”不符合事实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701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