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389字,读完约3分钟

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是推进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十八大以来,中国社会治理取得显著成效,社会治理的社会化、法制化、智能化和专业化水平不断提高。然而,仍有一些人谈论社会治理,“言必称希腊”,并推崇西方的社会治理模式。西方国家的社会治理虽然有其优势,但如果照搬照抄,简单套用,其结果必然是“南有橘子,北有苦果”。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必须立足中国国情。

热点辨析: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西方社会治理理论大多强调基于“理性人”的社会自治,主张弱化政治权力甚至取消政治权威,这实际上是一种分权的社会治理模式。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社会治理”以来,社会治理不断发展和完善,形成了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法律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在继续发挥党政部门作用和优势的同时,通过社会组织和群众自治组织,推动群众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开创社会治理新格局。这与西方国家社会治理弱化政治、消解权威的逻辑有着根本的不同。实践表明,不同国情下的社会治理理论和模式不可避免地会有所不同。即使在西方国家,它们的社会治理模式也大不相同。

热点辨析: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求我们在借鉴西方社会治理的一些有效做法的同时,坚持自我定位,进行创造性转化。例如,当中国的一些地方开始尝试“网格治理”时,他们使用西方国家的网格治理思想,以每万平方米为基本单位来划分网格。然而,在实践中发现,与土地辽阔、人口稀少的西方国家不同,如果我国不考虑村庄布局和人口等实际因素,电网和基层行政单位会交错重叠,这将大大增加基层社会治理的成本。因此,在实践中,许多地方坚持因地制宜,将“网格化治理”与基层群众自治组织相结合,或者将一个自然村(或行政村)设置成一个网格,或者将一个行政村划分成多个网格,或者将多个自然村合并成一个网格,从而将“网格”的概念带入生活。

热点辨析: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要充分利用历史资源,充分体现地域特色和地方传统。例如,目前许多农村地区制定的村规民约是现代社会规范与农村实际情况和当地习俗相结合的产物。经过村民会议表决,它们已经成为村民自治的基本行为规范,得到了村民的认可。另一个例子是,一些地方建立的“乡村贤者委员会”借鉴了乡村士绅治理的历史经验,发挥了当地德高望重的长者和贤人的领导和示范作用,促进了农村基层社会治理的稳定。可以看出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历史传统。要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就要利用好自己的优秀历史传统,而不是脱离现实、盲目引进别国的理论和模式。

热点辨析: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最重要的是坚持党的领导。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构建我国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模式,关键在于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和法律保障的社会治理体系。在这个社会治理体系中,党委的领导是第一位的。实践证明,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委对社会治理的统筹规划和组织领导,可以更好地凝聚社会力量,改善公共服务,协调利益,提高治理效率,从而有效地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热点辨析: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由此可见,中国的社会治理必须立足于本国国情,而不是“言必称希腊”。只有基于自身国情的社会治理才能在中国生根、发芽、成长、壮大,经受住时间和实践的考验,并为世界提供一个中国式的社会治理解决方案。

(作者:中共中央党校科学社会主义教研室)

人民日报(2018年9月12日07版)

标题:热点辨析:立足国情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962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