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42字,读完约5分钟

“冬天来了。”《权力的游戏》中的这句经典台词是由一位基金公司的老手脱口而出的。

许多基金公司已经感受到了寒意。

7月和8月,在北京的高端人才市场,同一家大型基金公司的许多求职者简历突然出现。纵观基金业的发展,这种现象似乎从未出现过。南方另一家中型基金公司的相关人员也透露,如果目前行业低迷持续,不排除大量裁员。

从年初的热点问题到下半年的“极深感冒”,基金行业到底发生了什么?未来将如何发展?

"在极端情况下,一半的人可能不得不被解雇。"

“最近,A公司的一批员工突然出现在市场上,他们拿着简历到处面试。这是为什么?”基金公司Hr对此感到困惑。“虽然每年年终奖金发放后,基金公司都会有正常的人员流动,但总的来说,很少有人愿意离开这个拥有数千亿管理规模的行业龙头企业。”

在一次私下交流中,A公司的一名员工透露,在最近的一次高层会议后,公司开始了改革,从权益部开始,从上到下进行。一方面,要求负责人“既懂管理又懂权利”;另一方面,关闭和转移一些部门,进一步细分战略和风格,努力“把最合适的人放在最合适的位置,使风格更加鲜明,整个系统的战斗力更强。”

自从寒风开始,即使是在这个以强大的投资研究团队和众多员工而闻名的大平台上,许多员工都在思考自己未来的个人发展前景,并付诸行动。

“我是主动去的,公司的平台其实很好。”一位离开A公司的股票基金经理告诉记者。从他过去的表现来看,他的投资水平在业内排名第一。这一次,他选择了另一只固定收益强劲、股本水平较低的大型公共基金,因为在那里他可以在空.发挥更大的作用

危机感强的大公司主动转型御寒,而在另一个城市,一家管理规模1000亿元的中型基金公司面临着更加艰难的选择。

近几年来,由于大力推进事业部制改革,公司的管理规模迅速增长,成本也明显增加。随着市场的下跌,面对产品净值和规模不断下降、利润迅速缩水的现状,简化结构、降低运营成本几乎是不可避免的。

"在极端情况下,一些部门可能不得不裁掉一半."该公司的一位渠道总监私下告诉记者,“不仅是我们,还有几家中小型基金公司都计划裁员。今年,市场不景气,机构赎回量也很大,许多特殊账户产品已经到期。取消一些人员除了降低成本外,还可以提高公司的运营效率。”

渠道总监还透露,裁员的方向不会针对公司的中后台,而是直接针对高收入员工。

“砍掉基层员工能节省多少钱?只有解雇一个年薪四五百万元的人,才能真正降低成本。那些占用大量资源、业绩不佳的基金经理是首选。至于其他支持员工,原来10个人可以做这项工作,但现在5个人也可以做。总之,就是留住有用的人,摆脱平庸。另一方面,有必要适当增加一些销售人员。如果市场不好,更多人需要卖出基金。”

自掏腰包买基金后又传裁员 基金业“冬眠”

“冬天来了。”公司的老员工讲述了《权力的游戏》的经典台词。

据一位资深分析师称,上述案例只是行业中的极端个别现象。与券商等其他金融机构相比,公共资金中的人员流动显然要稳定得多。然而,今年的困难确实出乎意料。如果市场低迷持续很长一段时间,而创新业务在过去一两年里“分散得太多”,不可排除越来越多的基金公司将选择主动收缩,以换取生存的空空间。

从年初到年中,“冰和火是两天。”

今年,基金行业遭遇了“冰与火”。从去年的狂热和频繁的基金爆炸到冰点,一只基金仅在五天内筹集了26000元,仅在不到八个月后。

据薛基金投资组合研究所统计,2018年上半年公募基金产品利润总额仅为215.4亿元,较去年同期的2256亿元下降了90%以上。其中,股票基金和混合基金的总损失近2000亿元,相当于货币基金和债券基金的利润总和。

a股的持续调整是整个基金行业的一大痛苦。受市场影响,基金发行降至冰点。

据统计,今年有17只基金未能发行,自8月份以来,已有5只基金宣布未能发行。从人员流动数据来看,虽然离开公司的基金经理人数与去年同期相比只有一位数的差异(去年同期125人,今年129人)。数据来源:好买基金研究中心),但包括邱东荣、傅鹏波等明星基金经理。

渠道对市场的感受最深。

一位渠道经理大声说道:“无论如何你都不能推动它,明星基金经理也不能。在培训期间,我说我一天参观四次,金牌数千万。这在现实中是无用的。”

另一位渠道人士认为,公司的评估机制不合理:“同样的业绩,我可以在第三方获得三倍的收入。”

尽管行业普遍冷淡,但对于不同规模的基金公司来说,“冷抗”是有区别的。

半年报数据显示,田弘基金、工银瑞信、E基金、建行、华夏、Boss、中行、南方等8家基金公司上半年净利润均超过5亿元,行业向总公司集中的趋势明显。一些公司不仅没有裁员,而且还在继续招聘人员,探索新业务,进一步加强渠道建设。

一位基金行业的资深分析师表示,大型基金公司拥有雄厚的资本、相对稳定的人员以及不断扩大的养老基金等创新业务。可以预测,当冬天到了春天,将会有一个真正的市场浪潮,这些龙头企业将是最大的受益者。

但对个人而言,一些过去表现良好、发展潜力巨大的中型基金公司是行业热点。

一家基金公司的猎头告诉记者,在跳槽目标中,东方资产管理和兴泉是首选,其次是华夏、嘉实和怡方达,因为中型基金公司有扩张和崛起的潜力,人才培养机制也很好。然而,大公司的职位和分工过于固定,向上流动极其缓慢,薪酬也不是很有竞争力。

标题:自掏腰包买基金后又传裁员 基金业“冬眠”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97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