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170字,读完约3分钟

农业农村部日前发布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31个来自田间地头的鲜活实践,犹如31颗绿色种子,在白山黑水、江南水乡、雪域高原落地生根,映照出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坚实足音,也昭示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光明前景。  

绿色,是农业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翻开案例,一幅幅“绿富美”画卷跃然眼前:延庆区以生态涵养为笔,绘就首都农业“绿色名片”;五原县让昔日盐碱滩变身“聚宝盆”;留坝县解锁秦巴山区“两山”转化密码;荣成市陆海统筹,深耕“蓝碳”试验田……这些实践深刻表明,绿色不是发展的“减速带”,而是提质增效的“新赛道”。当“小谷子”做成“大文章”、当“茶桑”变身“摇钱树”,当“秸秆”点菌成金,广大农民在守护绿水青山的同时,收获了金山银山,生动印证了“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  

创新,是农业绿色转型的第一动力

放眼此次入选案例,科技创新贯穿始终:新疆天业以精准滴灌“灌”出节水农业新标杆;北大荒前进农场织就“数智稻乡”绿网;天津市水产研究所“稻渔共生”让一田多收成为现实。从实验室到田间地头,从良种良法到良机良艺,一项项“硬核”技术破解了资源约束“紧箍咒”,蹚出了增产增效不增污的现代化路径。实践再次昭示,谁牵住了科技创新这个“牛鼻子”,谁就能在绿色转型中勇立潮头。  

协同,是农业绿色发展的制胜之道

绿色发展是一项系统工程,非一隅一域之功。君乐宝“种养循环”串起牧场到餐桌的“绿色链”;安溪“四链”生金让生态茶园茶香富万家;金沙县“三茶”统筹点绿成金……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深度融合,政府、企业、农民合力共为,方能奏响“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的协奏曲。尤为可喜的是,31个案例中,既有县市区全域推进的“大写意”,也有龙头企业、科研机构精雕细琢的“工笔画”,多元主体各展其长、各美其美,汇聚成农业绿色发展的磅礴合力。  

制度,是农业绿色转型的长效保障

从中央到地方,政策“组合拳”持续发力:财政奖补撬动社会资本“活水”,绿色金融为生态产业“输血”,考核“指挥棒”让生态优先成为政绩“硬杠杠”。此次农业农村部明确要求“强化政策引导、加强统筹协同、推动集成应用、注重宣传引导”,正是要以制度创新固化实践成果,让“盆景”变“风景”,让“一时绿”变“长久绿”。  

号角已吹响,实干向未来

绿色是农业的底色,更是希望的颜色。当前,我国农业已步入绿色转型的关键窗口期,既要“存量绿色”巩固提升,更要“增量绿色”加速突破。各地要以典型案例为镜,因地制宜写好“转化”文章,把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把绿色技术转化为绿色产业,把制度创新转化为治理效能。广大农民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更要乘势而上,争当绿色转型的“领跑者”,让绿色成为全面乡村振兴最动人的色彩。  

田野铺展千重锦,沃野生金向未来。让我们以此次案例发布为新起点,把绿色发展理念根植每一寸土地,把科技创新力量注入每一垄田畴,把协同共治机制贯穿每一个环节,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的新征程上,书写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新篇章!

 

(中山大学 易嘉乐)

标题:田野起宏图 绿色向未来 ——写在第三批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案例发布之际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jj/3598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