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583字,读完约4分钟

重庆奉节,在第五届中国诗歌大会上被作为一个文化景点特别呈现。张艳

“峡高水急关门山,自古以来就是一道天然屏障。如今,这座桥连接着三个地方,一路平安无事……”这是一首“打油诗”,作者甘利民,55岁,中国诗歌会(第五季)筹备组成员,在家乡重庆奉节县平安乡桃树村关门山大桥通车后写的。

奉节县平安乡是重庆市18个贫困乡镇之一。2019年通车的关门山大桥突破了村民与外界接触的障碍,实现了当地村民的百年期望。甘利民说:“过去,我们从村子到平安乡,需要在凌晨4点起床,步行3到4个小时才能到达。就这样,一天过去了。现在关门山大桥已经开通,开车只需要半个小时,大大节省了时间。为此,我写了一首诗来纪念通车。"

参观重庆奉节“中国诗歌城”:扶贫文化旅游

重庆奉节夔门黄金水道。李永新

“中国诗歌大会”第五季正在播出。项目相关活动的落地和项目配套宣传的大力推进,使在国外工作、学习和发展的奉节人和奉节各界人士对建设家乡、宣传家乡、回馈家乡充满热情。

记者走访了奉节,发现与甘利民一样,奉节人的爱、学、唱、写的场景随处可见,奉节人与生俱来的抒情情怀被充分点燃。

奉节是中国诗歌中不可回避的“里程碑”。在夔州诗歌2000年的历史中,李白、杜甫、刘禹锡、王、陆游等数以千计的诗人留下了一万多首古诗词。《世界上最快的诗》、《早发城》、《世界上第一首律诗》、《登高》、《世界上第一首情诗》、《两首词》(第一首)、《世界上第一首山水诗》和《六言律诗,赠傅为棺》均出自奉节。

参观重庆奉节“中国诗歌城”:扶贫文化旅游

取出第五套10元的钞票,背面是奉节的夔门。夔门作为长江边山川之门,孕育了以“诗城文化”为特征的夔州文化。

重庆奉节县委书记杨树海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奉节拥有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其中诗歌是最璀璨的瑰宝。目前,奉节正在全面争创白帝城瞿塘峡5A景区,不断培育“重返三峡”等文化旅游产品,把奉节建设成为长江三峡第一旅游目的地和长江经济带绿色生态县。

数据显示,2019年1-10月,奉节县共接待国内外游客1684.56万人次,同比增长12.18%,旅游总收入90.45亿元,同比增长27.48%。借助“中国诗歌大会”的传播,奉节县的城市品牌、文化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2019年3月,新版大型诗歌文化现场表演项目《重返三峡》在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上演。截至目前,共演出204场,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全县餐饮住宿支出约4800万元。以白帝城、瞿塘峡、夔门为背景,以诗歌为灵魂,以山水为载体,以科技为手段,充分展现了奉节的自然和人文魅力,也使诗歌更具感染力和感性。

“奉节积极打造‘三峡·诗橙·奉节’文化旅游核心品牌,促进扶贫,重拾‘三峡’信心。”重庆市奉节县文化旅游委员会副主任邹伯乐告诉记者,在文化扶贫工作中,奉节县坚持扶贫与志愿者支持、智力支持相结合,让贫困人口富起来、富起来。

据介绍,重游古诗、分享诗情、感受诗情、汲取古人的智慧和情感、陶冶心灵是中国诗歌大会的节目宗旨和核心内容,与“中国诗歌城”重庆奉节高度契合。目前,奉节还举办了国际诗歌节、中国诗人节、“才子佳人”诗歌挑战赛,开展了诗歌进学校、进社区等“六进”活动,在全县营造了浓厚的读、懂、写、唱诗歌的氛围。随着诗歌走进寻常百姓家,大量的寻常百姓家走上了诗歌的舞台,几千年来积累的文化自信得以“恢复和回归”。

参观重庆奉节“中国诗歌城”:扶贫文化旅游

在奉节县文化旅游规划的蓝图中,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奉节县文化旅游委员会公共服务部部长李果表示,奉节将进一步挖掘整理诗歌等文化,在旅游景点创造更多的文化景观,加强诗歌城、诗歌大道等城市文化建设,使奉节成为世界游客向往的诗意世界、诗意高地和诗人圣地。

杨树海说,2020年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一年。奉节将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大力发展生态农业,不断挖掘人力资源,做大做强旅游业,激发群众内生动力,走出一条有特色的扶贫之路。(边肖·高露·燕兴)

标题:参观重庆奉节“中国诗歌城”:扶贫文化旅游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ly/32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