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366字,读完约6分钟

“按照深化供给侧结构改革的要求,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努力使金融对民营企业的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增强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促进经济金融良性循环的形成。”在最近召开的央行货币政策委员会2018年第三季度例会上,“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仍被确定为当前的重点任务之一。

不可否认,当前民营经济发展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内外部环境变化、产业转型升级、叠加土地劳动力成本上升、环保要求升级、债务压力大幅增加、融资支持乏力...今年以来,在行业资金全面紧缩的情况下,企业流动性相对紧张,而信用资质较低的民营企业受到的冲击更大。

业内专家认为,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应在贷款发放和债券投资方面平等对待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银行业金融机构应准确把握民营企业发展特点,提高风险定价能力,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

融资很困难。融资成本很高

当前,中国正进入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新阶段。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重大国家战略继续实施,“三比一、一减一补”等供给侧结构改革逐步深化。

随着新时代的到来,要求商业银行建立协调的信贷结构。然而,以制造业、建筑业、房地产业等传统企业为主要客户的信贷结构一时难以撼动,商业银行“大基地”情结依然根深蒂固。特别是在市场资金相对紧张的情况下,银行信贷将优先考虑大型中央企业、地方国有企业或融资平台进行再融资,民营企业难以获得足够的融资支持。

提升服务质效从“结构优化”破题

今年以来,广义流动性收缩,贷款利率、非标准利率和信贷债券收益率均有不同程度的上升,导致中国金融市场风险偏好整体下降。尽管各行业的融资成本大幅上升,但国有企业仍然占据着融资成本较低、融资条件较宽松的优势,而信用资质较弱的民营企业具有明显的“挤出”效应。

“当流动性充裕时,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融资需求优先,然后是大中型私营企业,最后是小微企业。一旦流动性收紧,首先受到影响的是信用最差的小微企业,其次是大中型民营企业,最后是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盘古智库的高级研究员吴琪说。

为了解决民营企业的融资问题,自9月份以来,央行召开了几次会议,强调对民营企业的支持。在9月18日召开的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指出,要进一步加大对民营企业的融资支持力度,在贷款发放和债券投资等方面平等对待国有经济和民营经济。9月26日召开的2018年第三季度货币政策委员会例会再次强调,要努力使对民营企业的金融支持与民营企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相适应,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能力。

提升服务质效从“结构优化”破题

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成本高已成为困扰我国金融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重要原因。在强有力的金融监管和宏观去杠杆化的背景下,商业银行的风险偏好将持续相当一段时间。因此,针对当前小微企业融资的困难和痛点,应努力疏通资本流入实体经济“神经末梢”的渠道,支持小微企业健康发展,帮助实体经济平稳运行。

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同时进行

吴琪认为,要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提高民营企业金融服务的质量和效率,既要重视直接融资,也要重视间接融资。

随着去杠杆化和严格监管,影子银行受到很大限制,新的股权质押监管规定的出台进一步收紧了市场内外的质押业务。本来可以通过多样化信贷渠道获得外部融资支持的私营企业变得更加难以经营。

因此,吴琪认为,从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要立足于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导向,稳步推进主板、新三板、区域股权交易等建设。,共同发展场内场外、公开发行与私募、股票、债券、期货等功能互补、层次有序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支持符合条件的民营企业通过资本市场提高直接融资比例,拓宽企业多元化融资渠道。

从间接融资的角度来看,商业银行应不断优化政策体系,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构建服务民营企业的可持续经营模式,为民营企业提供更好的金融服务。特别是对暂时经营困难的企业,应在风险可控的条件下,按照市场化原则,为有前景、有市场、有技术但暂时流动性困难的民营企业提供融资支持,以稳定民营企业融资,增强市场信心。

提升服务质效从“结构优化”破题

“为合格的私营企业提供投资银行服务,支持它们通过上市、发行债券和资产证券化筹集资金。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技术,我们可以优化业务流程,提高民营企业的授信审批效率。降低融资附加费,降低民营企业融资成本。”吴琪建议道。

在风险防控方面,要建立与民营企业风险特征相匹配的审批机制和风险控制手段,提高民营企业资质审查和资产评估的严密性和可靠性,建立贷后管理与信贷审批的联动机制,加强贷后激励和约束评估。业内专家认为,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关系应该平衡,防止“两个极端”,风险不应该退到最后,更不要忽视。

抓住战略机遇

构建现代经济体系,主线是供给方结构改革,重点是实体经济。因此,我们必须更加重视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把新时期服务实体经济的重点放在解决经济发展与提高供给体系质量的矛盾上。

在融资结构继续向小微企业倾斜的同时,我们必须密切关注供给侧结构改革过程中产业结构的巨大变化。以制造业、建筑业和房地产业为主要产业的产业结构正在向以新兴产业为核心的产业结构发展。在转型的巨大压力下,商业银行的产品和业务创新能力也应相应提高。

调整和优化融资结构和信贷结构既是大势所趋,也是大势所趋。从未来的发展趋势来看,严格、严密、实用的监管将成为常态。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新的监管要求,更加合理地配置信贷资源,促进信贷结构的调整和优化。

业内专家建议,在结构调整中,我们不仅要抓住“新”机遇,积极拓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投资领域,还要保持对现有风险行业尤其是钢铁、煤炭等阶段性复苏行业压力下降的战略决心,抓住改善经营状况的机遇,加大压力下降的步伐。坚持“净表计划”,积极拓展处置渠道,继续实施大额不良贷款分级处置机制,加大不良贷款处置力度。

标题:提升服务质效从“结构优化”破题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09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