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440字,读完约4分钟

王艺曈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发布了《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情况报告(2018年第三季度)》(以下简称《报告》)。据《报告》称,自第三季度以来,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稳健中性的货币政策取得良好效果。然而,当前的外部环境发生了重大变化,经济下行压力加大。下一阶段,稳健的货币政策应保持中性和适度从紧,完善前瞻性、灵活性和针对性政策,把握多目标的综合平衡。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综合平衡

结合当前复杂的经济形势,货币政策着眼于多重目标,围绕服务实体经济、防范和控制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处理好稳定增长、调整结构和防范风险的平衡关系。

稳定增长和就业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目前,经济形势是稳定和变化的。经济发展应该以稳定为基础,货币政策应该“稳定”。在稳定增长过程中,货币政策应保持稳定、中性和适度从紧,保持合理充裕的流动性,优先支持实体经济和民营企业等薄弱环节,避免泛滥。稳定增长和促进就业是经济增长的重要目标。报告提出要增强货币政策的针对性,即突出货币政策的精确调整功能,为中小企业注入活水,通过稳定实体经济促进就业。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综合平衡

《报告》多次提出要充分利用结构性货币政策工具,发挥货币政策结构优化的作用,表明支持经济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是下一阶段货币政策的重要目标。目前,中国经济总体保持稳定增长,结构调整继续推进,流动性合理充足,经济正从高速增长阶段向高质量发展阶段转变。在此过程中,一些微观市场主体,尤其是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经营困难,长期积累的风险暴露无遗。因此,货币政策应充分发挥其结构优化功能,着力激发微观主体的活力,在民营小微企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科技创新企业、现代服务业、农村振兴等重点新兴领域进行定向滴灌。,使货币政策能够更有针对性地帮助新旧动能的转化升级和转化,充分发挥其结构优化功能。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综合平衡

防范风险考验货币政策在稳定增长、去杠杆化和强有力监管之间的“平衡”。去杠杆化和强监管要坚持底线思维,但同时要结合企业和金融机构的实际情况和经济稳定增长的现实需要,把握工作节奏和力度,注重稳定。新的资产管理规定、化解地方隐性债务等监管措施的实施应保持稳定。在坚持大方向的同时,金融机构和相关企业应给予适当的时间空时间,使所有市场主体在严格控制风险的同时保持活力,共同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综合平衡

完善金融市场体系,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应该是这项政策的“长期任务”。一个更好的金融市场可以从根本上拓宽实体经济的融资渠道,激发市场主体的活力,为市场参与者创造一个更加友好、便捷的投资环境。完善债券市场的制度和机制是金融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的重要内容。对此,报告提出推进债券市场产品创新和制度建设,完善债券违约风险防范和处置机制,加强绿色金融债券存续期的监管,继续推进债券市场双向开放稳步有序进行。推进金融机构改革可以提高其服务实体经济的内生动力。目前,金融机构仍存在治理结构不完善、部门任务分工不明确、风险补偿和考核激励机制不完善等问题。所有这些都限制了金融机构为实体经济服务。下一阶段,政策重点应放在完善治理结构、划分业务范围、完善风险补偿机制等方面。,从而使金融机构在服务实体经济时有更多的激励、更少的风险、更明确的权利和责任以及更高的内部效率。

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综合平衡

简言之,当前经济形势复杂多变,货币政策目标多,任务重。在这种情况下,货币政策需要保持一定的力度,处理好多目标之间的复杂关系,把握好综合平衡,在实施稳健的中性货币政策、增强微观主体活力和充分发挥资本市场功能之间形成一个三角支撑框架,从而促进国民经济的整体良性循环。

标题:货币政策将更加注重把握综合平衡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2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