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4475字,读完约11分钟

核心提示

1958年8月,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前夕,中国第一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全线开通。

海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幸存”不到30年就会沉溺于沙漠中。

1977年8月,在联合国世界荒漠化会议上,世界各地从事环境保护和沙漠管理研究的专家学者将眼球对准北纬37°27'40 "; 东经104°57'6”这里是中国宁夏中卫沙坡头腾格里沙漠东南最前线。

在腾格里高100米的流动沙丘上,这条沙漠铁路畅通了60公里。

晚上,站在沙坡头观光地的北边眺望,包兰铁路过去的列车,像耀眼的行星一样,在天空中闪耀着。

麦秸方格,铁路,体类治沙史的世界奇迹。

治沙是因为包兰铁路而发生的

1966年3月,中卫固沙林场的员工在铁路两旁植树。 (宁夏日报资料照片)

20世纪50年代初,国家决定建设包兰铁路干线,加强首都北京、华北和西北地区的联系。 测量设计一开始,怎么选择线? 专家们反复权衡,提出了北线和南线两个方案。

南线方案设计在兰州-靖远-海原-中宁-银川线,可以彻底绕过中卫县和沙坡头,但需要在甘肃靖远县和宁夏中宁县领土横跨黄河两次,越过海原国内的地震断裂带。

北线方案有两种选择。 一是避开沙坡头周围流动的沙岭,从甘肃兰州北上,经过宁夏中卫县内的甘塘、长流水,沿着山岳和沙漠边缘东进,在香山山脉北缘两次越过黄河到达中卫,但需要建设两座铁路桥和一条隧道。 另一个是直接“突进”沙坡。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现实没有给人们留下选择的余地。 从沙坡头迎水桥到甘塘50公里的沙漠,成为包兰铁路不能绕行的“禁区”。

1954年10月,世界上第一条通过高大流动沙丘的“沙漠铁路”包兰线铁路建设计划得到国务院批准。 这个消息震惊了世界,面对管理沙漠的世界性课题,中国能创造奇迹吗?

1955年,包兰铁路铺设了第一条轨道。

1957年初,铁道部第一工程局施工队将线路铺在腾格里沙漠,包兰铁路施工进入沙坡头段。

据报道,由于没有通往沙漠工地的道路,当时的中卫县人民政府聚集了成千上万的当地人,使用骆驼、骡子、马,将大量的玉石、片石、粘土和桩、竹片等防砂铺装材料放入沙漠中,用人的肩膀扛着,运到了作业现场。

在沙漠中铺设轨道不是最难的事,轨道受到流沙的袭击,很难正常行驶。 海外专家预言包兰铁路“幸存”不到30年就会沉溺于沙漠中。 预言的依据非常简单,包兰铁路欢迎水桥露出甘塘段周边的沙丘,植被覆盖率低于5%,干砂层厚度从10厘米达到15厘米。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这个难题也困扰着中卫固沙林场的干部职员和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所的科研人员。 为了解决这个世界的难题,来自五湖四海的科学研究者和中卫人民开始平衡沙漠。 翁元庆、赵性存、张宗朗、张宝善……从治沙人的回忆中出现了一个名字,镌刻在历史上。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时任铁道部科学研究院研究所副所长翁元庆和西北测量设计分局的工程师赵性存在包兰铁路建成前来到中卫。 为了他们的到达和驻扎,这里建立了“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所”。 是中国第一个以防沙治沙为主题的专业科研机构。 收集气象资料,明确沙丘的类型和活动规律,进行沙漠路基试验和植物固沙研究……科学研究者面前摆着艰巨的任务。 翁元庆特意邀请中卫固沙林场的技术人员张宗朗等人一起攻克难攻。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固沙,麦秸方格征服世界

1965年,列车在腾格里沙漠行驶。 草方格沙障固沙,保障包兰铁路越过腾格里沙漠时,道路畅通无阻。 沙坡头因治沙业绩被世界治沙同行评为“世界环境保护500佳”。 (宁夏日报资料照片)

1958年8月2日,《宁夏日报》头版头条报道了包兰铁路全线开通的盛况。 通过黄色的纸和照片,银川老站的头满了,彩旗飘扬,线路上停着两辆对开的列车,随着驾驶信号响彻天空,两列列车缓缓移动……

包兰铁路开始通车,在沙坡头段经常受到风沙漫画道的损害。

这个特殊的地区组建了非常特殊的球队——清沙队。 中国铁路兰州集团企业中卫工务段相关负责人这样描述了当时的场景。 “清沙队只有30人,一听到巡逻工在堆沙子,大家就穿上衣服铲出去,半夜抢劫是常有的事。 ”。

到1968年为止,坚持了10年的清沙工们改变了职业种类,清沙队完成了使命,退出了历史舞台。 因为那时人类已经有了束缚“黄龙”的成功措施——麦秸方格。

“麦秸方格的出现是偶然的。 ”中卫工务段固沙林场副厂长冯永贵告诉记者。 治沙先巩固沙子。 最初也尝试了玉石铺路、沥青混凝土、榻榻米铺路等固沙方法,但大风过后,被填满了。

1957年,林场职员和试验所的科研人员开始共同尝试瓷砖式砂障试验,选择麦秸和稻草作为材料,但忽略了效果。 在某个闲暇之余,林场职员在沙漠中写上了“人定胜天”“中卫固沙林场”等,暴风雨后意外地发现,几个字中,只有方形的字没有埋在沙子里。 受某个启示,林场职员开始尝试用麦秸做圆形、三角形、马蹄形……根据实验,1米见方的麦秸方格是最有效的固沙方法。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方格变密,风沙填补麦秸方格,方格稀疏,没有阻止流沙的作用,麦秸边大,不耐风沙入侵,容易折断,影响方格的寿命。 只有1米×1米面积的网状方格,拉丝,团结抗沙效果最好。 ”。 中卫固沙林场原厂长张克智告诉记者。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1960年6月1日,铁道部在沙坡头设置了车站,普通巴士在这里待了一分钟。 因此,大家再次利用麦秸的方格,找到了平整大沙丘的方法。 在沙丘的三分之二以下戴上麦秸方格,固定。 用风力削掉上述三分之一,刺入麦秸方格,固定。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这种来自偶然的智慧创造,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在1977年的联合国世界沙漠化会议上,中国代表被邀请到讲台上介绍了“麦秸方格”的固沙法。 对此,外国专家在长期报告中热烈鼓掌说:“这么大面积的流沙是固定的,世界上还没有。 中国人真厉害! ”,衷心赞扬。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1978年8月23日,受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委托,中国在沙坡头举办了第一届国际荒漠化管理讲习班。 来自秘鲁、阿根廷、巴基斯坦、印度、埃及、尼日利亚等国的17位专家学者对沙坡头治沙工程进行了实地调查。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是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以来接待的第一位外国客人。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数据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国开发计划署和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等国际组织委托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所开展20多期国际培训班,该站专家也多次应邀来到世界各地风沙危害严重的地区,现场固沙植被

从“立方体”到“五带”,智能计划共享升级。

麦秸的方格是人类第一次以胜者的姿态站在流沙面前,但为了对抗流沙,只有麦秸的方格是不够的。

由于麦秸方格贴在铁路边上,蒸汽机炉渣和轮毂摩擦线路的火星对草生植物构成了很大的威胁。 固沙林场的员工们把玉石、矿渣等材料压在麦秸的方格上,铺设了玉石防火带。 防火带外是正在建设中的灌溉造林带。

如何保护灌溉造林带? 用草障碍物抵抗流沙。 如何消除风沙流对草障植物林带的危害? 设置高立式树林沙障。 沙障也很容易填满,怎么办? 再系一个麦秸方格,封沙……随着解决问题的道路,现在的铁路两侧,砾石防火带、灌溉造林带、草障植物带、前端障碍带、封沙带以“一带保护带、五带保护铁路”的方法,共同构成了“五带一体”。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现在生长在麦秸方格的植物,来自“千选万选”。 花棒、柠檬条、沙枣……各自树种的选定离宗朗等人去沙漠深处的“探险”不远。

宁夏日报社资深记者杨兆兴在《沙坡头世界奇迹》一书中这样说张宗朗。 “他拥有报答祖国的红胆忠实,入侵腾格里沙漠,幸免千难万险死亡。 》中卫固沙林场史资料中,张宗朗深入考察了9次腾格里沙漠,带回了十多种沙生植物的种子和标本,“解读”了花棒、櫂条等野生植物的生物“密码”,为沙丘造林培育了大量苗木。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五带一体’的治沙防护系统于1984年正式形成。 ’俞永贵说。 当时,国家环境保护部门在沙坡头建设了中国第一个具有沙漠生态特征的自然保护区。 到1985年,中卫人民、中卫固沙林场、中国科学院沙坡头沙漠研究所共同在这长约46公里、平均宽500米、纵横4000多公顷的沙漠中,累计建设方格沙障86663亩、植树5222万株,播撒树种17万亩,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铁道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林业重大工程建设一等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一个荣誉相继出现。

1993年5月5日,考验再次降临。 特大沙尘暴袭击了中卫。 瞬间风速为每秒37.9米,能见度为0米。 沙尘暴结束后,员工们急忙奔向铁路。 封沙育草带被局部破坏,前端的防砂带被破坏了20%-30%,但前三带和包兰铁路没有遭遇沙尘暴的痕迹。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事实胜过一切。 1994年6月,张克智代表中卫固沙林场收到了时任联合国副秘书长伊丽莎白颁发的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的“全球环境保护500佳先进机构”证书。 5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专家不禁佩服地说:“这是人类治沙史的奇迹。”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2017年,横跨腾格里沙漠的中欧班列出货常态化,“宁夏制造”在中卫通过国际货运班列走出国门。 记者王鼎实习生马楠摄影

创新的步伐永远不会停止

治沙固沙不能一劳永逸。 在治理沙漠的路上,宁夏的脚步从未停止。

自治区第十二届党大会以来,宁夏推进“生态立区”战术的实施,建设西部地区生态文明建设先行区,建设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壁垒。 保护包兰铁路沙坡头段的治沙卫士们写下了绿色、创新迅速发展的篇章。

王近山在中卫固沙林场工作了30年。 现在他的首要工作不是稻草方格,而是浇水、打药、除草、保护树林、防火。 “我负责从迎水桥到孟家湾的区间,不下雨的时候浇水,雨天除草,根据病虫害的倾向吃药,大概25天一个周期。 冬天的天气很干燥,首先森林保护的防火很重要。 ”。 王近山说,治沙固沙是系统工程,任何环节都不能疏忽。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10年前,我们设置的移动沙障现在也在使用,首先用于工程施工的防护。 》俞永贵告诉记者:“但是,材料从树枝改为竹片和防砂尼龙网,材料充足,安装迅速,可以再利用。”

2017年,在从迎水桥到沙坡头的铁路北侧,建造了1.5米高、3公里长的高立式防砂墙。 用麦秸方格建造的这种固定防砂墙可以阻止95%的流沙,主要适用于戈壁封沙林地带,将来也将在地产上适当宣传。

人工制造“结皮”的探索也取得了成果。 “麦秸检查也有寿命,通常3年后退休。 如果能“结皮”就不怕退化,但“结皮”需要20年才能自然形成。 太长了。 冯永贵说。 “在人工制作‘结皮’的试验过程中,还尝试了沥青、水玻璃固沙、dbp固沙剂等化学方法,但显示出草本植物难以生长的共性。 ”。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他们开始了新的探索。 任何材料都适合做“结皮”,有利于植物的生长。 绿洲耕作土进入了冯永贵等人的视野。 以绿洲耕作土为基础原料,配合辅料,从3厘米到5厘米散布,3年后形成草本植被,转移到天然结皮。 现在,被“五带一体”治沙防护系统破坏的部分已经取代了这种人工的“结皮”,成为继麦秸方格之后的固沙新路。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林场的人在探索,沙坡头沙漠研究试验所的科学研究者也在探索。 他们从藻类、地衣、苔类结皮中提取最佳结皮的微生物和藻类,在实验室内人工培养,将其作为释放剂,撒在麦秸方格沙障内的沙子上形成土壤结皮,通过“生物地毯”保护沙漠生态。

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治沙的方法很创新,地区也从包兰铁路沿线逐渐扩展。 (记者魏邦荣李徽)

标题:热点:【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人类治沙史上的世界奇迹——中国首条沙漠铁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144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