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2163字,读完约5分钟

最近,在文化旅游部非遗司的指导下,由光明日报和光明主办。一份100名候选人的名单已经确认。

在100名候选人中,有79名继承人、7名策展人、企业家和艺术家、4名经理、10名研究人员、媒体人员和传播者(包括团队)。其中4人来自宁夏,他们是:全国砖雕(固原砖雕)代表性传承人卜文军、麻纺代表性传承人张静、葫芦烫和市级代表性传承人陶瑞珍、银川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经理)张杰。

魏砖雕继承了创新之路

继承人卜文军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砖雕(固原砖雕)全国代表性传承人

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砖雕(固原砖雕)全国代表性传承人卜文军(左)

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固原砖雕的第四代传人,39年来,卜文君将魏砖雕从魏家独特的技艺转变为邻里共享的文化资源,走上了继承和创新魏砖雕的道路。

近年来,卜文军致力于“非遗+扶贫”活动,探索出一条“政府+基地+农民+产销”的扶贫之路。固原砖雕(六盘山卫砖雕)开发了300多种新产品,拓展了砖雕销售市场,吸收周边村民学习砖雕技艺,接纳村民、留守妇女、残疾人等30多人就业。女工每天收入约150元,而男工每天收入约300元,平均年收入为2万元。砖雕产品年销售总额286万元,产品主要销往宁夏各市县和甘肃部分地区,开发生产的砖雕旅游产品销往全国各地。

宁夏的四名“非遗产人”入选“中国非遗产年度人物”100名候选人名单

2019年,固原砖雕(六盘山卫砖雕)保护传承基地接待游客26000余人,其中游客19800余人,6200余人(其中华侨280余人)。它招募了30名学生为社会培训一次砖雕技能,并为中小学生举办了两次砖雕公益班,培训了82人。

马扁带领乡亲走向繁荣之路

继承人张静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张静(前排左)

传统的大麻编织技术已经传到了张静的第四代。她从事大麻编织已有40多年了。

近年来,张静带领团队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用于扶贫,致力于人员培训、产品研发、创新和大麻编织技术推广。先后进入银川市兴庆区悦雅湖镇滨河家园第四村、张争镇新创家园、西峡区杨桐新村,成立“非遗扶贫车间”,为当地留守妇女和0岁以上老人、残疾人开展麻纺技能教学和推广扶贫活动。举办了6期“订单式”培训班,培训了350多名贫困村民,86人接受了亚麻编织订单,探索了“零投资、零风险、包配送”的合作模式。村民们一天做一两个杯垫(2.5元)。到目前为止,每天可以制作20多个杯垫,有些还可以编织大型垫子、背包和储物篮。工资也从原来的每月300-500元不等。同时,在社区、校园、残联和农村举办了100多项学习活动,如编麻培训、亲子手工劳动和参观学习,其中2000多名学生在校园接受了培训。

宁夏的四名“非遗产人”入选“中国非遗产年度人物”100名候选人名单

目前,村民的大麻工艺品已在国内许多旅游景点的柜台上销售,甚至出现在阿联酋、日本、法国、俄罗斯、毛里求斯等国家举办的工艺品展览会上,欧美国家的订单不断到来。

一个葫芦,一个世界

继承人陶瑞珍

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葫芦画,市级代表性传承人

陶瑞珍,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市级代表性传承人(中)

陶瑞珍从小跟随祖父和父亲学习艺术,现在是葫芦雕刻和绘画的第三代传人和非遗产项目的传承人。经过创新,她的作品融合了剪纸、绘画、烙画、书法和刺绣等多种艺术风格。

2013年,陶瑞珍带领村里7名村民成立了石嘴山瑞宝工艺葫芦种植合作社。截至2018年底,葫芦种植面积已达到68亩,主要用于种植和栽培葫芦,以及开发、制造、推广和销售烫印、绘画、画葫芦等工艺。2014年,陶瑞珍成立了瑞珍葫芦文化园,下设葫芦文化艺术展览馆、葫芦生产体验馆和民间艺术展览馆。它拥有一条集设计、生产、观察、体验和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形成了一个集民俗、娱乐和流行为一体的文化创意产业。

宁夏的四名“非遗产人”入选“中国非遗产年度人物”100名候选人名单

陶瑞珍组织了冬瓜烫印、冬瓜雕刻和手工剪纸的培训,并向农村妇女传授了用针、剪刀和烙铁手工致富的技术。为社会残疾人举办葫芦画培训班,目前已培训1300多人;对于移民社区,有10个培训课程,分别是精确扶贫葫芦烫印技术、葫芦雕刻和绘画课程、葫芦绘画课程等。龙湖一站古巷社区、龙湖六站穆恩新居、新民社区,500多名学员。陶瑞珍还赴黄曲桥学校、韩美林美术馆、工学院、宁夏工业学校等20多所中小学进行葫芦烫印技能培训。

宁夏的四名“非遗产人”入选“中国非遗产年度人物”100名候选人名单

让非遗产更好地发展和继承

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杰经理

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副主任张杰(中)

多年来,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技术、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张杰从2005年开始从事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她设计、策划和组织了数百场非遗产展览和演出,并成功申请了3个国家级非遗产项目、4个国家级代表性传承人、31个自治级非遗产项目和30个自治级传承人。

为了创新非遗传传承体系,自2011年起,银川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在全市设立了多个非遗传学习场所,每个非遗传学习场所都有传承人免费向公众传授非物质文化遗产技能。同时,组织传承人在张争镇、兴庆区、杨桐新村、西峡区、元隆村、宁敏镇、永宁县、田亮镇、金凤区等地开展银川传统民间手工艺培训班。探索了一种全新的模式,让当地人远离家乡,离开土地,“技术就业,在家工作”,让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宁夏得到更好的开发和传承。(张学梅文本的这个版本)

标题:宁夏的四名“非遗产人”入选“中国非遗产年度人物”100名候选人名单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35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