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823字,读完约5分钟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恰逢中国人民银行成立70周年。40年来,作为中国改革开放伟大成就的组成部分,金融业发生了历史性变化,基本建成了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现代金融市场体系。

最近,中国人民银行行长易纲发表文件说,改革开放以来,中国金融改革和发展取得了来之不易的巨大成就。在此期间,它经历了一个艰难而复杂的过程,有许多经验值得总结。中国人民银行将始终在金融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作用,始终坚持依法行政、依法履行职责,坚定不移地推进金融业对外开放,始终把维护经济金融稳定作为重要目标。

央行功能与时俱进 “双支柱框架”应运而生

根据经济和金融形势的变化,

适时适度调整货币政策

易纲说,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实行了统一的银行体系,中国人民银行同时承担了中央银行和商业银行的职能,这与计划经济体制相适应。改革开放后,中国人民银行逐步将工商信贷和储蓄业务分开,并于1983年开始行使中央银行的职能,主要负责实施金融宏观政策。

易纲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由计划经济向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过渡,货币政策调控机制逐步由直接调控向间接调控转变。

一是通过《中国人民银行法》,确立了“保持币值稳定,以此促进增长”的货币政策最终目标;二是改革“统存统贷”的信贷计划管理体制,取消信贷规模限额控制,逐步确立货币供应量(m2)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及时创建社会融资规模指标作为货币政策的重要参考指标;第三,建立和完善存款准备金、再融资、再贴现、公开市场操作等货币政策工具。根据经济金融运行的实际需要,公开市场短期流动性调节工具等货币政策工具相继问世。

央行功能与时俱进 “双支柱框架”应运而生

易纲说,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中国人民银行总是根据经济金融形势的变化适时适度地调整货币政策。

例如,在20世纪80年代末,中国经历了严重的“过热”和通货膨胀。在中央政府的领导下,中国人民银行加强了对货币信贷总量的控制,加大了金融治理和整顿力度,在较短时间内有效抑制了投资过快增长和物价过快上涨。例如,面对2003年后中国经济新一轮的上升周期,存款准备金率在五年内已经上调了15次。其中,2007年存款准备金率上调10倍,存贷款基准利率上调6倍。又如,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加深并升级为国际金融危机。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中国人民银行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国务院确定的危机应对一揽子计划,适时调整货币政策方向、重点和力度;存贷款基准利率下调5倍,存款准备金率下调4倍,以保持充足的流动性供给,帮助中国经济在2009年率先企稳回升。例如,中国经济在2009年第二季度强劲复苏后,中国人民银行开始及时进行反方向调整,并三次上调存款准备金率,有效降低了政策超调可能带来的影响。

央行功能与时俱进 “双支柱框架”应运而生

易纲表示,2015年后,特别是2018年以来,面对经济结构调整过程中的周期性下行压力,他不仅保持了政策决心,而且及时进行了预调整和微调,积极加大对供应方结构改革和高质量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特别是对民营和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以缓解经济下行对实体经济的压力。

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

建立双支柱监管框架

易纲表示,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后,国际社会意识到宏观轻率是危机的重要原因。此前,中国人民银行在反周期宏观审慎管理方面进行了创新性探索。2009年下半年,鉴于当时人民币贷款快速增长,建议根据宏观审慎政策框架设计新的反周期措施。2010年,通过引入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措施,将信贷供给与宏观审慎要求的资本充足率水平挂钩,探索宏观审慎管理。2010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指出,在充分利用宏观审慎工具后,中国人民银行不断完善宏观审慎政策,将差别准备金动态调整机制“升级”为宏观审慎评估体系,逐步将更多金融活动、资产扩张行为和跨境融资纳入宏观审慎管理。

央行功能与时俱进 “双支柱框架”应运而生

2017年,“稳健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的双支柱监管框架”正式写入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报告。易纲说,每一次金融改革的成功推进都离不开良好的经济金融环境。因此,必须根据经济形势的变化,灵活适度地调整宏观调控,特别是货币政策,并加强反周期调控。当经济过热或资产价格出现泡沫时,必须使用适当的工具来“缓泄”和“软着陆”以实现平稳调整;面对经济衰退或外部冲击,我们必须及时采取措施稳定金融市场,增强公众信心。同时,要正确把握金融改革、发展与稳定的关系,在保持金融体系稳定、金融服务不间断、不存在系统性金融风险的前提下,发展金融市场,推进金融改革,扩大对外开放。

标题:央行功能与时俱进 “双支柱框架”应运而生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61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