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1270字,读完约3分钟

冰淇

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项的倾向,使人才称号回归学术性和荣誉性,不以论文、外语、专利和计算机水平作为应用型人才和基层一线人才评价的限制性条件...最近,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项目评估、人才评估和机构评估改革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提出了若干建议。

多年来一直有人提出,人才评价应克服只看论文、看学历、看资历的固化机制。可以说,中国科学界、教育界和全社会已经形成共识,要克服只注重论文、职称和学历的倾向。然而,从共识到实践存在着现实的阻力。因此,要克服唯论文、唯职称、唯学历、唯奖励的倾向,关键在于打破既得利益的阻力,切实建立新的人才评价体系。

人才称号如何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这次发布的《意见》要求,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取向,不能把人才荣誉称号作为承担各种国家科技项目、获得国家科技奖励、评定职称、聘任职务和确定薪酬待遇的限制性条件。要建立人才项目申报的重复检查和处理机制,防止人才申报违规,避免多个相似的人才项目同时支持同一个人才。如果《意见》得以实施,这意味着具有荣誉称号的“优秀人才”,首先,他们不能再享有具有荣誉称号的人才的学术特权和学术利益;其次,一个人不可能占据大量的学术项目和学术资源,他也不可能再以人才的头衔获得自然的高薪。

人才称号如何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值得注意的是,我国高校和科研机构的领导和职能部门的负责人大多是各类人才,包括院士、长江学者、数千名学者、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等。最初,这些头衔中有些纯粹是学术和荣誉的,如院士,有些是学术研究的人才计划和学术项目。然而,在实践中,被选入人才计划和获得科研项目成为研究者的身份和荣誉。像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样,它是为了支持研究人员进行研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后,人才将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得者”的地位。即使项目已经结束或项目没有很好地完成,这种身份始终伴随着学者,这显然是学术评价的异化。

人才称号如何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然而,为了使这些人才被称为纯粹的学术和光荣的回报,并促进改革者,正是那些有头衔的人才。从集体的角度来看,这些人才可能不愿意推进改革,因为人才称号的好处与目前对大学和科研机构的评价,以及对论文、课题、经费和奖励的重视程度有关。大学和科研机构根据计划和项目奖励入选计划并获得项目的人才,是因为这是学校的政治成就。因此,有必要改革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评价体系,不再用论文、课题和经费来评价高校和科研机构的绩效,而是进行专业评价,引入国际评价。在谈到机构评估时,《意见》明确指出,应促进国际评估。

人才称号如何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从个人的角度来看,对人才头衔的不感兴趣是对拥有人才头衔的既得利益集团的一种“操作”。为了推动这项改革,所有大学教师和科研机构的研究人员都需要参与改革,包括参与确定改革计划和监督改革计划的实施。当前的问题是,普通教师和研究人员在高校和科研机构改革中处于相对消极的状态,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改革主要由行政主导,难以触及既得利益。这种状况必须改变,这就要求建立现代学校制度和现代研究所制度,充分发挥教授委员会和学术委员会的人才管理和评价职能,使大学和研究机构能够以教和学作为回报,使人才的称号成为学术和荣誉的回报。

标题:人才称号如何回归学术性荣誉性本质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404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