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篇文章3645字,读完约9分钟

经济和文化紧密相连。发展长江经济带引发人们对长江文化带的思考。长江文化带是指以长江经济带为基础,依托长江流域城市,通过经济生产、航运商业、人文交流等形式和机制形成的文化带。在国家大力推进长江经济带发展的背景下,我们应该高度重视长江文化带的建设,实现长江各地区的文化融合与交流,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强大的文化支撑。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文化支撑

当今世界,文化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文化与经济相互渗透、相互作用、相互促进,并日益成为一个整体。一方面,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智力、心理和习惯等文化因素的作用不断增强,出现了经济日益文化化的现象;另一方面,由于文化本身具有一定的经济属性和产业属性,越来越多的文化产品被推向市场,由市场进行供给、交换和配置,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文化越来越经济。经济与文化的密切关系决定了长江经济带的发展需要长江文化带的支撑。缺乏文化认同和共同价值观的经济带往往难以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没有长江文化带的支撑,长江经济带难以持续健康发展。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长江经济带竞争力的提升需要文化的支撑。文化是国家和地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因素,为地区发展提供了新的经济机遇。今天,在某些领域,文化竞争力正在从“软实力”向“硬实力”转变。对于长江经济带来说,其竞争力的提升也离不开文化的支撑。文化产业和文化创意是提升长江经济带竞争力和经济发展的现实可行之路。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长江经济带凝聚力的形成需要文化的推动。长江经济带横跨中国东、中、西部,包括长江三角洲城市群、长江中游城市群和成渝城市群。如何在如此广阔的土地上增强省市之间的亲和力?除了传统的市场联系和利益相关外,文化融合和情感相亲也能发挥重要作用。长江文化带的建设对增强长江经济带的亲和力起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长江经济带需要文化的参与,才能实现大保护,避免大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中的“无大发展”并不意味着无所作为,而是以“大保护”为出发点,迫使沿江各地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实现科学可持续发展,这需要生态文化的支撑。此外,文化产业是自然绿色产业和绿色经济。推进长江文化带和长江流域文化产业的发展,可以使长江经济带真正走上绿色发展之路,实现保护与发展的有机统一。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长江文化带是在中华文明发展过程中自然形成的

虽然长江不同地区之间存在差异,但它们是相互联系的,受长江的影响,这为长江文化带的形成奠定了基本的自然物质条件。

长江流域拥有中国最发达的稻作经济和商业城镇经济,农业和商业经济功能是长江文化带形成的直接动力。相似的经济生产方式必然会产生相似的文化特征,并在长江流域各地区的居民中形成相似的思维方式、饮食、服饰、住房和交通、季节和世俗智慧等传统农耕文化和习俗。

长江流域的天然河道和广阔的腹地已成为文化传播的天然渠道。长江流域频繁的航运和商业活动带来了大量的人员流动、交流和商品流通,使长江沿岸的风俗习惯和生活方式融合融合。可以说,在历史上,以木帆船为工具、水运为主要形式的长江流域大规模的航运和贸易活动,为长江文化带的形成提供了有利条件。

自古以来,长江流域就有源源不断的东西向移民活动,其中主要有三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大规模移民的背后是长江流域上、中、下游语言、习俗、艺术和其他文化的传播、融合、融合和融合。移民是整合地域文化、形成长江文化带的重要载体。

长江绵延6300多公里,其文化延续了5000多年。虽然有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化体系,如巴蜀文化、荆楚文化、吴越文化等。,因为长江本身横贯东西,这些不同的文化区域和文化系统之间没有天然的地理屏障,这使它们长期相互隔绝,而且不同区域之间的交流自古以来就非常频繁。正是这种畅通无阻的相互交流导致了“有我在你,我有你在我”的局面,这使得长江文化带形成了具有中国南方文化鲜明特色的流域整体性和共同性,如重商重利的价值取向,空的浪漫审美情趣,包容开放的心理品格,开拓进取的人格。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在相似的自然气候条件、经济运行模式、交流沟通渠道、移民融合机制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沿江城市以长江为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主要道路,以长江为商业、经济和文化交流的大动脉,使东西部、长江上中游和下游的文化实现相互交流、融合与融合,最终构成长江文化带。

用新思路新手段实现长江文化带的新发展

在新的时代,我们要增强文化意识,用新思路、新手段推进长江文化带建设,更好地帮助长江经济带发展。建设新时期的长江文化带,既要务实,又要务实。文化作为一种精神活动,天生具有“空”的特征。然而,对于长江文化带的建设而言,最重要的是将共同的价值观、风俗习惯、生活方式等“虚拟”内容变为现实,从而形成包括思想文化、哲学价值观、历史传承、遗产保护、文化创造和发展等在内的长江文化带。因此,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这三个关系,努力形成新的热点、新的平台和新的品牌。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处理好经济与文化的关系。当今世界,文化产业日益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然而,必须认识到,文化的社会价值决定了文化应该保持其在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决不能成为经济的附庸。因此,仅仅从经济价值上考虑文化是远远不够的。在建设长江文化带的过程中,要正确处理经济与文化的关系。一方面,经济带和文化带是相互依存、相互补充的;另一方面,文化带的建设不能只从经济先行、急功近利的实用价值取向来考虑。要不断增强文化的主体意识和自我意识,从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高度审视长江文化带的建设,依托但不依附长江经济带,在坚持积极行动的同时,充分挖掘长江文化带蕴含的知识价值和文化价值,为长江经济带的发展提供文化支撑。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处理好区域文化个性与流域文化共性的关系。长江文化带的共性在于各地域文化的个性。没有不同地区的特色文化,就没有完整的长江文化。不同地域特色文化的相互交流构成了整个长江文化的基本特征。推进长江文化带建设,首先要增强整体性和共同性,通过挖掘长江流域共同的地理、遗传和文化基因,努力建设长江文化带。我们应该坚持“一盘棋、一局棋”的理念,坚持“共生、共建、共享、融合”的原则,防止过分强调地域的倾向,从面向全国乃至世界的角度解读长江的文化价值。同时,要善于挖掘区域文化的亮点和特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为长江文化带的整体发展服务。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处理好继承和创新的关系。长江文化带的文化基因已经渗透到长江流域人民的骨髓中,对人们的行为和思想产生了潜移默化的影响。长江流域共同的传统价值观、共同的爱好和文化风格、相似的生活习惯和民俗风情,是长江文化带建设中不可抛弃、必须继承的文化传统。但是,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必须坚持创造性转化和创新发展,不断丰富和发展长江的文化内涵,使之适应当前社会发展的需要。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努力寻找长江文化带建设的新热点。从政策导向、市场因素、信息服务等方面协同研究长江流域文化企业的需求。,加强文化产业的交流与合作,结合产业规划,明确特定文化产业的发展方向和特点,坚持错位发展和优势互补,形成产业合理布局和上、中、下游联动机制。建设具有长江共同特色的文化街区、工业园区和文化区,重点加强动漫游戏、艺术产业、文化旅游、体育休闲、演艺娱乐、广告展示等领域的深度对接和项目合作。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促进长江流域文化要素市场网络化,鼓励建立跨地区经营的现代文化企业。建立长江流域文化产业发展联盟,建立文化产业引进和输出的双向流通机制,形成多元文化产业链。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努力搭建长江文化带建设的新平台。建立各级政府交流合作平台,建立信息交流和信息通报制度,促进文化融合发展。我们将从整个长江流域的高度,共同编制《长江文化带发展总体规划》和《长江文化带发展路线图》,推动相关合作协议落地生根,共同打造集戏剧创作、艺术交流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文化交流基地。加强文化人才的培养和交流,建立文化人才信息资源库,实施长江流域文化人才联合培养工程,建立长江流域文化人才、管理人员和党政管理人员的临时依附和交流机制。搭建公共文化资源共享平台,整合区域内图书馆、博物馆、美术馆、档案馆、艺术团等公共文化资源数据,开展长江流域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建设,提供在线服务,实现图书馆互借、博物馆与美术馆互展、档案馆互访、艺术团互演。打造文化产品综合展示交易平台,在企业融资、授权交易、人才培训、市场拓展等方面为长江流域文化企业提供帮助。,促进公共文化资源和文化产业要素的自由流动和共享。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努力打造长江文化带,打造新品牌。打造文化品牌是提高文化竞争力的重要途径。在长江文化带建设中,要打好“长江品牌”,打好“长江品牌”,形成长江品牌的文化优势,打造具有鲜明长江文化特色、共同价值观和文化风格的文化景观。广泛收集标语、文字、图片、漫画、音乐等。具有鲜明的长江文化特色,通过文化符号向全社会传递长江文化、历史、自然、人文等信息,使人们更好地了解长江文化带,形成对长江文化带的印象和记忆。制定统一的品牌建设规划和品牌培育计划,扩大长江文化品牌在国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

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作者:江汉大学城市研究中心)

人民日报(2018年8月23日07版)

标题:为长江经济带发展提供有力文化支撑(人民要论)

地址:http://www.njflxhb.com.cn//nxxw/8763.html